朱國強抬起手,下面的歡呼聲很快就停止了。
“……孟子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雖然世人皆言我大明雖然已經是極盛之世,但絕對不是太平盛世了,而且也不會有太平盛世!
因為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無不以太平盛世為所求。天下稍一太平,百姓剛得安逸。便有人云,天下已是太平盛世。從此君臣皆言太平,可孰不知,天朝之外,外患未靖!奢求太平,只能得到一時之安逸,絕不可能長保盛世。世人皆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過事實證明,好戰總要強過忘戰!好戰未必亡,但忘戰必然危!而奢求太平,必定太平不保!”
沒有天下,只有盛世!
與陛下的這個說法,在場的文武官員們很清楚,現在天下雖然歸于一統,大明雖然是極盛之世,可是實際上,敵國還是存在的。
比如說那個蒙古,還有歐羅巴的那個什么神圣同盟——那個同盟說是抵抗蒙古人的入侵,可是實際上呢?他們既可以抵抗蒙古人,同樣也可以抵抗大明!
大明的敵人不少啊!
站在皇爺爺身邊學習的皇太孫則輕輕點頭今天又學到了一些!
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家族來說,太平或者安逸從來不是好事!
太平了,安逸了,人就會變得因循守舊。就會大腦遲鈍,就會性格軟弱。
所以國家需要敵人,人需要干勁,無論在任何時候,國家都需要敵人,如果沒有......那就制造一個敵人吧!
在這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為什么皇爺爺會留下那個蒙古。會留下神圣同盟。
說白了就是為了給大明留下一個。給大明一個枕戈待旦的理由。
其實這同樣也是朱國強的想法。需要一些敵人來保持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把所有的敵人都解決了,然后曾經與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
那樣的美夢做的太久了。對于國家來說,并不見得是件好事。最堅固的堡壘是從內部被擊破,當堡壘被從內部擊破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相比之下,有時候外敵——真的不值一提!也是他敢于給自己留下一個敵人的原因。
至于將來那個敵人會不會給大明造成真正威脅,那就要看大明王朝以后的繼承人。
想到這兒,朱國強把目光投到了身邊的孫子身上,看著他,還好自己培養的還不錯……
想到之后,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嗯,他也是時候回來了,也該是時候讓他主持朝政了。總不能什么擔子都加在自己身上吧。
想到這兒,他突然站起身來。然后他又說到。
“傳旨,招皇太子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