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郡坐落于大悅國最東,大悅國十二郡之一,地域廣闊。
出了鄉鎮,進入稍大一些的城鎮之后,關于此方世界的消息也逐漸流通了起來,關于修真者的消息也多了起來。
這讓陳凡松了口氣。
他此時正坐在一個城鎮的酒樓中,聽著四面八方嘈雜的交談聲,留意著自己需要的信息。
酒樓大堂,人來人往,不時能看到形色匆匆,或是衣衫粗狂的行人,他們多是從遠地而來,攜帶著瑯琊郡內最新的消息。
陳凡坐了許久,直到天色見黑,才緩緩起身離開了酒樓。
一下午,算是收獲了不少的信息,也讓陳凡對于瑯琊郡內的情況了解了不少,甚至關于大悅國,都有了些基礎的了解。
瑯琊郡內共有七方大城,十二仙門。
剩下的小城小派,則不勝枚舉,宛如星辰一樣遍布整個瑯琊郡。
陳凡所在的城鎮歸屬于七方大城之一的堰海城,此城位于瑯琊之東,臨海而居,是瑯琊郡內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堰海城域內共有仙門兩座,一是堰山仙門,位于堰海城西郊。
二是東華仙門,位于堰海城外的廣闊東海之中,坐落于東華群島之上。
堰山仙門弟子眾多,是瑯琊郡頂尖仙門之一,甚至曾經一度登頂瑯琊郡仙門之首,只是可惜隨著五百年前的多國之戰而衰退。
即使如此,如今依舊占據了瑯琊郡十二仙門之一。
便可見其實力之強。
堰海城能夠成為瑯琊郡七大城之一,甚至占據東海無數港口,扼據海洋貿易,都是因為堰山仙門。
堰海城內,擁有無數堰山仙門弟子坐鎮。
據說百年前,堰海城并非堰海之名,而是叫做沿海城,只是瑯琊郡內一個不起眼的沿海小城,甚至連具體的名字都沒有。
直到堰山仙門出世,沿海城才開始崛起,此后百年在堰山仙門弟子的輔助下,開始了瘋狂擴張,一躍成為瑯琊郡內頂尖大城。
為了紀念堰山山門的貢獻,城鎮命名之時,將沿海一名,改為堰海一名。
堰在前,海在后,便可知堰山在堰海城內的地位。
此后百余年,堰山仙門和堰海城,相輔相成,繁榮百載,早已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
至于東華仙門。
則是位于瑯琊之東的東海之中,海中有群島無數,東華仙門便坐落在東華群島之中。
東華仙門門下弟子不多,而且不像堰山仙門一樣與凡世相交密切,多是保持著隱世宗門的風范,只是偶爾有弟子出島行走。
每一位出島行走的東華弟子,實力都極為強悍。
就比如兩年前出島的一名東華弟子,還未上岸,便在東海之中斬殺一頭金丹大妖,震驚瑯琊。
后上岸又斬殺數位魔門金丹修士,曾一度被人贊為,元嬰之下第一人!
其年紀,不過三十。
當得年輕一代頂尖強者,瑯琊郡內只有少數同齡人能拭其鋒芒。
東華仙門的盛名正是隨著一位位年輕強者的出世而達到巔峰,躍居瑯琊郡十二仙門之一。
好在東華仙門出世的年輕強者不多,數年才出現一位,讓瑯琊郡內其余仙門松了口氣。
曾經有一年,東華仙門連出數位年輕強者,壓得整個瑯琊郡仙門喘不上氣,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東華仙門足以擠入大悅國頂尖仙門的行列。
不過隨后幾年,東華仙門再無人出世,這股風浪才逐漸平息了下去。
如此,也證明了東華仙門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