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間,劍守山,布道閣
劍守山千年大慶雖被攪擾,但是原本的計劃并不會被打亂,梅譽寒昨日回山,帶回了三名十余歲的孩童,這三人,便是劍守山新的弟子了。今日按照慣例,本應該由掌門主持這場入門儀式的,但因其未歸,由梅譽寒代為主持。劍守山每十年招收一批新弟子,大多都是有靈根的孩童,偶爾能見得天賦發掘較晚的,也是十一二歲上下。以往此時,拜山人數眾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皇朝內宮,江湖騙子,都成群結隊而來,烏泱泱的。所以近幾十年一改往常,梅譽寒都會提前十日離山,將十年來所尋找到的孩童皆帶回山來,只是數量各年不一樣,今年更是最少的一次。
晨鐘后,劍守山百余弟子于布道閣的道場前站定,閣前已經有三名弟子站立多時,幾位長老也于閣前站立。梅譽寒立于正中,雙手背在身后,看著弟子們,若有所思。李秦站在梅譽寒右邊,左手提著劍,右手端于腰前,把玩著手中的玉兔。鐘不韋站在梅譽寒左側,雙手交叉于胸前,瞇著眼看著一眾弟子,時不時笑一笑。楚中則站在李秦右邊,左手提劍,右手背于身后,嚴肅的望著幾個遲到的弟子。
新弟子中,年齡最小的是一名執劍的男弟子,看起來年方七八歲,滿面都是欣喜,看起來對仙門大山充滿了好奇。據說來自中州商賈世家,身世顯赫,半歲時靈根初顯,被家人悉心栽培,更是請鑄劍名師為其打造隨身佩劍一柄,鋒利異常。五歲時已經能降服尋常成人,七歲時已擊敗不少劍客。現在他正執劍,對幾位長老行禮。
第二名則是個約十歲的女子,兩手空空,對這么大的場面顯得有些膽怯。第三名是個看起來稍大點兒的女子,雙目似無神一般,面部也沒有表情。更像是對眼前所有人和事務的冷漠。
入門儀式比以往都更為簡單一些,梅譽寒祭拜了列位先師,介紹了幾位長老和沒有回來的掌門,楚中宣讀了一下門規,三名新弟子行過禮之后,儀式便很快結束了。這之后,三名孩童便是劍守山的外門弟子,若其資歷夠了,或者被某位長老收入座下,便可成為內門弟子。劍守山內外門弟子差異并不大,門內所有的道法劍術,都可以學習,只是大多外門弟子資質尚淺,難以融會罷了。
穆奇峰自然以大師兄的身份帶領著三名新弟子認識了幾位師兄與每個門中要職,嚴律閣專項律罰,守山閣負責山門與全山的守護,布道閣則是傳道授業之處,寢安閣則是弟子們起居之所。自布道閣出發,沿著山路不斷認識行于山間的同門,繞完幾處,便已是晌午,各自回寢案閣后,下午是入門后第一堂課。
新弟子入門第一課,便是李秦的劍課,要是以往,李秦必定在劍臺旁焚香沏茶,然后午睡一小會兒的。今日一改往常,李秦早早便在劍臺等候,眾弟子到時,她在劍臺邊上,背對著劍臺,看著山間的云海。
今日李秦換了一襲綠色的長衫,在草木枯黃的劍守山顯得格外亮眼,青煙執于左手,右手端于身前,眾弟子不用猜都知道,定是在把玩她的玉兔。一側木案上的香爐中,一縷黑煙直上,看來此次換了西州所產的藥香。
李秦讓所有弟子到劍臺邊上來,十多人列于劍臺邊緣,眼前是翻滾的浮云與山澗,初冬的氣候寒冷,布道峰高處偶爾還是有陣陣微風吹來,幾個弟子裹緊了身上的衣服。
李秦道:“諸位看見了什么?”
林明晴道:“浮云掠山,峰似孤島。”
穆奇峰道:“飛云奔涌,川流不息。”
顧星洲道:“風拂云,云無暇。”
也有弟子答“萬云擊山,劍峰獨屹”,“好多云!”等等。
“劍氣!”
弟子中有人答到,眾人轉頭,說話的正是早上才認識的新弟子,那名執劍的少年,其實早上介紹過,現在已經有門人忘了他叫什么了。幾個弟子小聲交談一下,他叫沈芳時,天才少年,劍法卓越。
李秦面帶微笑轉向他,問道:“何以見得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