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間,古霖鎮,血云門
云清夜里神識傳書梅譽寒,將此行近況悉數告知,并說明將在血云門停留一段時間,莫曉光情況尚不能完全確定無礙。
講到這一句時,云清扭過頭,透過窗戶看著外面院中的莫曉光,后者和杜嬋,還有付晚青,熊銘義與雙胞胎狼妖在院中玩得不亦樂乎,不見得有半分將死之人的跡象,反倒生龍活虎,精氣十足。云清不禁搖了搖頭,笑了一下,而后雙手結印,施展神識傳書的道法,面前絹布上,用道法凝結而成的文字緩緩消失了,再過些時辰,劍守山便能收到這些信息了。
熊銘義乃是一只自云南麓而來的熊妖,血云門中眾妖都叫他的小名-熊明,據傳云南麓的熊家雖非妖族名門,但也是不小的族群,因得道比其他妖族晚,整個家族不過近兩百年歷史。熊銘義被其父親寄予厚望,希望其勿要成為這個普通妖族中的普通妖物,故而送其來血云門,尋得立世之本,振興門楣!
其實這些話都是付晚青在給大家講故事的時候所講的,云南麓的熊家時代生息在深山之中,只會些原始的生存技巧,像樣的人言都說不了幾句,故而這些出口成章的辭藻,都是付晚青自己潤色的!
熊銘義的修為極低,據說還是入得血云門后才完全化得了人型,看起來是個彪悍魁梧的年輕男子,實則不過只有五六歲的少年心智。楊烈常道:“熊族資質并不差,只要再有二十余年,熊明自然與你我無異。”
鬧了半晌,付晚青和杜嬋幾人坐在石桌前,稍微歇息一番。下午時,她便已經將下半身的蛇尾化為了雙腿,妖族化形,過程繁瑣,也有些許的痛苦,若不是有客至和楊烈吩咐,付晚青還是更傾向于在門中游走。
初見帶有雙腿的付晚青時,云清幾人詫異非常,但又確實不得不贊嘆世間還有如此近乎無暇的女子。雖只不過是長裙下的蛇尾變作了兩條腿,但本就身型消瘦的付晚青,加上這修長的雙腿,整個人愈發顯得高挑而又纖細無比。站立時,雖不及其半蛇身的時候高,卻也比莫曉光高出小半個頭。放眼世間,能與付晚青媲美的女子想必也是寥寥無幾。
付晚青性情十分隨和,這兩日杜嬋與莫曉光得空便纏著她講述妖族的秘密,對其甚是好奇,求知欲早已經超過了在劍守山時的求學之心。但付晚青也不惱,無事時,也是一一向二人講述自己所知的天下妖族的故事。此刻坐下休息,杜嬋便又央求其向自己展示妖族的世界。
首先介紹的,自然就是血云門中的眾妖,講完了熊銘義,便是門中的教書先生-胡文風了。
作為南海火焰沼狐族,胡家也算得妖族名門,天下的妖族中,狐妖共有三個最為主要的分支,分別是漠北沈家、中原扈家、南海胡家。其余狐族多是零星的分支或小族,無論自身修為還是家族勢力,均無法與這三家抗衡。
妖族入世以來,這三家對狐族立世之道有著較大的分歧,漠北的冰狐更傾向于與世隔絕的生活,除了必要的通商往來之外,不愿過多涉足人界,更不愿干涉人族的大小事務。
中原的山狐則是一副不冷不熱的態度,是否入得人世,生活在人族周圍,對他們而言都無所謂。故而中原扈家中,有的隱居深山,有的居于城鎮,幾百年來,也未見得有什么不妥。
南海的火狐對入世與人共存,則始終持反對態度,大多數的胡家族人對人族更是懷有敵意。故而胡家之所,定于南海火焰沼,既能助自己修行,又人跡罕至。就算真有一兩個只身犯險的人尋得了此處,也必定是有來無回。
胡文風算得上是胡家的長者,自然也是不愿入世的,直到十余年前,其結識云游的楊烈,入了血云門,方才煉化了一身妖氣,心性也變得平和了許多。自那以后,胡文風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人族,古霖鎮本就是個不大的小鎮,鎮民大多淳樸,這讓胡文風對人族的看法發生了些許的改變。時間一長,他竟在古霖鎮的書院中尋得一份差事,成了一群孩童的先生。每日與人族孩童為伴,甚是歡喜!
這其中緣由,付晚青在講述時帶有幾份贊許,杜嬋與莫曉光聽著覺得十分有趣!
再言楊禮、楊絳兩兄弟,此二妖為楊烈遠在關北梧桐谷大哥的雙胞胎兒子,不過出生較晚,在大哥家也排第三四。論年齡,二妖還不到六十歲,按照尋常人的年齡來看,不過剛滿二十而已。
楊烈雖為族人驅逐,但整個楊家并非所有人都不通情理,其大哥早先就較為贊同楊烈為妖族尋立世之道的方式。只不過當時他還不是家主,講話并不會有多少族人愿意聽,加之楊烈失手殺了二哥,自己就算向幫助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來楊烈大哥繼任了家主之位,雖未立即讓楊烈返回族中,但私下與其還是有書信往來。自己兩個幼子初化人型后,便悄悄安排他們來到了血云門,對家中其他族人則道只是送子遠出歷練而已。
楊烈自然也是十分關照兩個侄兒,不僅助其修行,還親傳刀法,視如己出。平日里教導,自然也較嚴格,早先兄弟倆多有不服,如今過了亦有幾十年了,倆人不僅修為大漲,也早已對楊烈尊敬有加。這對雙胞胎狼妖,自然成了楊烈與故鄉少有的聯系紐帶,有時有書信或是物件需要帶回關北,楊烈也是讓兄弟倆前去。
付晚青講到這里,面露微笑,抬眼望著樹下忙碌著的狼妖兄弟,而后者兩人在樹根周圍撬開一塊塊地磚,不停挖著地磚下的泥土,嘴里嚷嚷著叔父肯定還藏有梧桐霜!
付晚青沖二妖笑道:“昨夜就已然找過,在你們姑父過來之前,你們若是不把地磚照原樣安回去,看他如何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