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修為較弱的弟子,梅譽寒也多以鼓勵為主,沈芳時一番動作后,小臉憋的通紅,指尖卻就是不見得一絲絲真氣,又氣又急。就算如此,梅譽寒也絲毫未有惱怒,眼神中反而盡是慈祥,一遍遍告誡沈芳時勿要著急,也勿要氣餒。
幾番嘗試下來,依舊未見得他的指尖有些許真氣流動的跡象。
沈芳時噘著嘴,低聲嘟噥道:“內息運行,向來都是劍氣,如何能化得真氣嘛!”
李英年則勸誡師弟,自己這般天資拙劣的學徒,現在也能有所小成,沈師弟萬不可淺嘗輒止。講話之間,李英年語氣中透露著溫柔,心中滿是自己變成師兄的得意!
再看其他人,莫曉光一如既往的笨拙,原本還有些難堪,看了看沈芳時,不禁笑了笑,露出一副自己還行的表情。
云清今日山門當值,未來道課,其余師兄師姐中,還是數林明晴與穆奇峰修為最甚,幾番下來兩人已經沒有繼續練習的想法,紛紛給其他弟子做指點。
又如尋常一般,不知不覺已經臨近中午,清晨的事情,弟子們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劍守山地勢較高,山下的小鎮雖說是在山腳處,但是論往返,至少也需要一日。方圓數百里內,僅這一處村鎮,尋常弟子們得閑時,也常成群結隊的到鎮上游玩。小鎮興起百余年,對劍守山也算得上熟絡,對偶爾出現的仙門弟子,亦是禮敬有加。
因臨近仙山,鎮上連年風調雨順,魚米豐盛,從未見得有妖族出沒,就連盜匪也是極少見到。漸漸吸引了許多外地的人遷徙而來,經過百余年的發展,黎山鎮現今已然算得一個大鎮子了。
通往劍守山的路有很多,若是從中州前來,則必然會經過黎山鎮,這亦是小鎮繁榮的原因之一。
下午無授課安排,午鐘響后,梅譽寒便辭別了一眾弟子,回起居之處了。部分修劍道的弟子下午會去劍臺練習一番,部分修道法的弟子或留在布道閣,或在布道場修習。
還有部分,則是李英年與莫曉光之流,漫山溜達,無心修行。加之現在臨近年關,許多弟子已經開始商議起如何返家了。
沈芳時本想著前往劍臺練習一番的,但一聽聞李師兄與莫師兄盤算著去溪邊抓魚,頓時來了興致,回寢安閣放下劍便跟上了二人。
劍守山前山一側有一條小溪,因太小而無名,為了方便,整個門派的車馬廝便設在此處。溪邊草木較為茂盛,馬兒在這里有草有水,倒也過得自在。
不同于天門宗的富有,劍守山總共才兩輛馬車,十七八匹馬而已,還都是這么多年自己繁衍的。尋常門人也難得出遠門的機會,故而使用較少,僅長老們遇到門派之間的大事需要外出時,才會準備一下馬車。相比之下,劍守山的馬車比起礪劍門的華麗裝飾要寒酸太多了。
已經入冬許久,今日雖未下雪,卻也是較為寒冷。若非深冬,溪水一般不會結冰,但抓到魚的機會,已經沒有夏季多了。三人雖然準備充分,帶足了各類抓魚的器具,魚竿漁網一應俱全,但忙碌了半天,還是一無所獲。
最后,李英年索性將工具棄置在一側,自顧自的同其余兩人聊起天來,沈芳時見半晌無魚上鉤,也沒有了性質,一屁股坐在了李英年身旁的草地上。
不遠處的馬廝里,幾匹瘦馬在悠閑地散步,不時低頭啃些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