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弟子也紛紛附和道:“是啊,還極少見識楚長老的劍道呢!”
楚中放下劍,有些無奈的笑道:“方才不是才講,今日還是李長老的劍課,只見招式。”
沈芳時道:“弟子研習劍道,始終不得精進,故而想著或許能從道劍之中見得門徑。”
楚中道:“二者有相輔相成之處,沈弟子這般想,也不是不無道理。”
沈芳時道:“梅長老平日里多講道法,弟子想要參研一番也無從下手,楚長老您就為我們講解一番吧!”
一旁的弟子們紛紛點頭表示期待,甚至站前面的林明晴也在微微點頭。
拗不過大家,楚中哈哈一笑,將右手長劍隨手一拋,去塵在空中翻飛了幾圈之后,竟劍鋒朝上,穩穩的漂浮在了楚中的肩膀右側。細看之下,能夠見到劍柄四周有致密的氣流形成了強風,劍柄下的劍穗也隨之不停晃動著。
劍身上,也有氣流覆蓋,不過稀疏太多,微微流過劍刃便消失不見了。
楚中未抬頭看自己的劍,道:“道法與劍法雖為兩門不同的種類,卻有甚多可相互交融之處,劍行法身,身懷劍心,道行劍身,劍存道韻,以劍立道可御道法至深,以道立劍可法百道。諸位可知此言出自劍守山第六代長老-陳忘川?”
眾弟子紛紛點頭。
楚中繼續道:“數百年前陳長老僅憑一劍,力破七只大妖,可見其修為何等了得。自陳長老后,劍守山還出過數位以道入劍的長老,諸位一定常聽李長老講過,她的師父乃是第十五代授功長老,聞意劍師。”
眾弟子繼續點頭。
楚中道:“而第十五代授功長老中,亦出過蘭沁道師這般修為高深的授功長老,她便是以劍入道,再以道立劍,座下弟子也多修道劍之法,我便是其中之一!”
眾弟子一邊點頭,一邊噢。
楚中道:“但道劍的本質,歸根結底亦是道法,道法運用至熟練時自然可以契合劍招,修道的弟子若不會劍法,也不適修道劍,同理,修劍的弟子若道法研習不夠,也不適于修道劍。劍守山中修道劍的弟子,這些年來,皆是自行領悟,長老再稍加指點。這也是為何劍守山開山以來,從未設立獨立授道劍的授功長老。”
說罷,楚中左手單手結印,眨眼之間,原本浮動在右側的去塵飛出,自上而下繞了一圈之后,橫著停在了楚中面前,不斷的氣流自劍柄生出,在這個季節生出些許白霧。
而后,楚中將右手二指并作劍指,輕輕放在劍身與劍柄結合處,瞬間,劍身被一股烈焰包圍,像是自劍柄燃燒起來一般,吞噬了整個劍身與劍刃。
弟子們的反應的不一,如林明晴一類修為較高的弟子,則較為平淡,諸如這般道法,自己也能掌握運用;還有些單修劍法弟子則連連點頭稱贊;其他的則如沈芳時一類,如看到神奇的景象一般連連驚呼,甚是夸張。
楚中左手再次結印,明晃晃的烈焰頓時小了許多,如同烈焰的余勢一般,火苗越來越小,最后消失。但細看之下,能辨識出,這些火焰被盡數吸入了劍身之中。
去塵的劍身原本是錚亮的金屬光澤,火焰進入后變得緋紅,彷佛碰一下便會被灼傷。劍身上,還能見得有烈焰流動形成的明暗交替感。而后,楚中微微抬起右手,握住了劍柄,執于身體一側。
在部分弟子的驚呼中,楚中平緩的道:“方才所施展的幾個道法,皆算不得深奧,不少弟子應當皆能運用自如。在與劍相結合之后,自有無數的變化,以劍為核施展火法,或以火助劍再施以劍招,皆是萬變不離其宗,道劍重悟,諸位記住了嗎?”
弟子們點頭道是。
楚中左手結印散開,劍身逐漸恢復了正常的顏色,楚中的劍自他入劍守山起便佩帶至今,劍刃細長略窄,與李秦的差異不大,劍柄下的白色劍穗是一個較為醒目的特征,這么多年,都未見得有些許污濁。
楚中將長劍斜執于身側,微微一笑,道:“好了諸位,該見識的也見識了,現在,如我方才所講,該見招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