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十艘船,成為了青羅灣海域,最為標志性的一幕。
此番。
或許是聽到了船舶鳴笛。
不少住在青羅灣附近村莊的村民、以及在附近游玩的比基尼、和各種閑雜人出現在了海邊,望著浩浩蕩蕩的五十艘船駛向深海。
所有人,面露驚訝之色。
遠處。
陳竹影站在青羅灣附近的一處高樓上。
身后跟著李滄月。
望遠鏡望著海上的一幕,看著站在第一艘船,船舷上的江流,不知道為什么,陳竹影突然間覺得,繼承了父親和江尚遺愿的人不是自己。
而是江流。
……
海風刮著。
深海之處,明顯可以感受到風越來越強了。
眾人站在船上。
望著一望無際的青羅灣。
這汪洋大海,受世人敬畏。
此刻。
在這里的所有人,仿佛都感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觸動。
因為。
他們這一趟出海。
是為了,在這里豎起一道防護屏障。
“你們大家手上所拿的這份圖紙,是我國工程院院士,陳達安先生用了一年的時間設計出來的。這份圖紙,領先了我國工程事業足足十年的時間。正是這份圖紙,將會是我們防洪堤項目,最為寶貴的東西,你們每個人,都要吃透它。”
站在船舷上。
江流看著眾人,開口說道。
這一趟之所以出海。
一是確定防洪堤架在哪個位置。
二是要讓所有人感受到,大海的遼闊,而人類的渺小。
如果防洪堤不建起來。
那么永永遠遠,人類都要被大海所威脅。
“陳達安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前輩,只可惜,他死在了十年前的那場洪水里。他是我國第一位提出填海建島的人,當時正是他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胡東站在另一艘船上。
雙手括在嘴邊,沖江流喊道。
江流點點頭,大聲道:“沒錯,陳達安在完成瀘州大橋的設計后,轉戰江夏。他在江夏待了十幾年,早就已經吃透了江夏的自然環境。陳達安這份設計圖紙,在目前看來,雖然達不到百分之百,但卻是目前而言最完美的。”
江夏的歷史上。
曾記錄過這么一個人。
陳達安,十年前洪水敲響警鐘第一人。
但。
死在了禁閉室!
“江流,你是從哪弄來的這份圖紙?”
另外一邊。
林柔喊道。
江流道:“這是陳達安在洪水到來前設計好的,只不過由于臺風來的突然,工程沒法開始。這份圖紙,被他藏于他的地下室里。直到昨天,陳達安的女兒,才想起這份圖紙的存在。”
“當然。”
“防洪堤建成以后,我們會在青羅灣為他建立一座廟。”
“這個功勞,是屬于他的!”
在海上說話,聲音必然要加大很多。
就跟吵架似的。
……
船舶已經距離青羅灣碼頭越來越遠了。
甚至已經看不到碼頭的存在。
當來到上游,繞過江夏的時候,江流喊道:“老八,船能否固定下來?我們位置到了。”
聽到江流的話。
遠處的岳老八回應:“沒問題。”
“所有船,聽我命令,一字排開,用鐵鏈連在一起。”
所有船開始調整位置。
江流拿著望遠鏡,望向了周圍。
這里的環境明顯變化了。
濕度越來越高。
等所有船連在一起,江流道:“各部門準備,固定防洪堤建造位置,采集濕度、溫度數據,安裝深海探測儀,投放雷達,打定海樁……船只鳴笛!”
嗡嗡嗡!
深海當中。
鳴笛聲再次響起。
老人說。
這些船只鳴笛,是為了嚇退海上的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