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他甚至早就猜到,我們避開走廊燈罩里的炸彈之后,會把邁克爾安置在那間急救室……”
“不不!早在放火的時候,他就料到我們會更換制氧機種類!畢竟如果是原先的空氣分離型制氧機,根本不需要換水!”
警察們事后諸葛亮,分析出了這三連殺是成套的。
“別吵!”警務長迅速登入太陽報的網站,等著媒體們的更新。
媒體好幾次,都想到了莫雷的手法。
他們總是能捕風捉影,從一些地名、物品名,就腦補出一套殺人方式。
已知邁克爾正在被人瘋狂謀殺,所以他們等于是在代入莫雷的角度,去考慮他怎么殺邁克爾。
放火燒雜物間,警察還以為莫雷是想火勢變大,卻不料殺招在看不見的排氣管道里。
但是媒體想到了,因為他們的情報量少,所以必須從極端有限的情報中,去推理整個事件。
與警察不同的是,媒體乃是直接從結果進行反推。
他們從一開始就假定了‘又出現一場暗殺’,所以為了吻合結果,他們就想這到底是怎樣一場謀殺?隨后就查到雜物間里有硬泡聚氨酯保溫板。
這種東西被燃燒后,會釋放出氰化氫。
這可是劇毒物質!可是距離邁克爾很遠啊……排氣管道!一定是排氣管道也動了手腳。
不得不說,媒體太擅長做填空題了,任何留白的地方,他們都能用自己的邏輯為其自圓其說。
而這種神奇的自圓其說的技能,此刻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印證了莫雷的行動。
隨后一個小時,莫雷接連嘗試了五次謀殺,算上前面的十次,他已經十五次謀殺未遂了!
而每一次,媒體都能猜對事發地點,或者兇器。
到后面,警務長干脆就追更太陽報的‘邁克爾連環暗殺專題’里的報道,從中汲取靈感。
靠著媒體的腦補,他一次次成功阻止莫雷的暗殺,同時也關注上了太陽報的一名叫比爾森的記者。
警務長看了很多媒體的推測,但只有這個人的推測最接近真相。
時間到了下午五點十六分,邁克爾終于被成功帶到一樓。
警方根據媒體的猜測,發現醫院的所有救護車,果然都被動了手腳。
不是炸彈也不是下毒,而是手剎壞掉了。這是第十六次謀殺了。
“腳剎有問題嗎?”
“沒有,如果腳剎也有問題,司機剛開車就會發現。”
“這是什么意思?弄壞手剎也算是暗殺嗎?”
正當警察不解時,警務長一副‘你們就不能動動腦子’的語氣嘆道:“我們打算把邁克爾轉移到格林威治醫院,而在快到時會經過一條大下坡。”
“只要速度超過五十碼,那個下坡光靠腳剎是停不住的,最終救護車會直接沖進河里!”
手剎基本上是起步與停車時才會使用的,莫雷所做的手腳,在司機解除手剎時是發現不了的。
從起步到駕駛過程中,司機都發現不了手剎有問題。
極有可能當司機到了目的地,或者想緊急剎車時,才會發現手剎不靈。
這樣一來,就晚了。面臨一個必須要用手剎才能停住的下坡,車禍幾乎是必然的。
“什么!莫雷怎么會知道我們要去格林威治醫院?”
“是啊,只有去格林威治醫院,才會經過那個大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