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沒有對錯,只有應不應該。
而為何會有這樣的秩序,又是道決定的,自然選擇的……不必多說了。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它不是個均分思想,它是個調整、和諧的思想。
我們的文明,自古稱為禮儀之邦,這是直接給整個文明自我定性,可見古人多重視這個。
有些群體就要多承擔,有些群體就要少承擔。
結合我前面說的【德】,華夏文明可謂自古以來,在文明使命上,是當仁不讓,是義不容辭,主動把萬靈之長的責任給背負起來了!
四周都是蠻夷,文明之光我們必須肩負起來,可以多吃虧,可以背責任,這就是禮儀之邦在‘理’這一維度上的本義,它貼合著人類該做的德。
并不是現在很多人以為的,天天口頭上禮貌,像日本一樣小禮節麻煩的要死……那是‘術’的層面!不鞠躬,就無禮?這叫標準,可對也不對,太低維了。
當然,我們古時候,也講究這個,道理法術是一個不拉都在發展,現在只是適應性地去掉了部分東西,但是在‘理’這一層面,我們并沒有丟掉。
國家大事上,依舊是‘禮儀之邦’,是負責任的文明,這一點自古以來都沒變過……
大禮不丟,小禮可以放下。因為把握住了道、理的層面,法、術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現在,很多人都說,這很傻,很蠢。
有些人覺得,我們文化好慫,下西洋也不侵略,也不殖民。霸道如始皇帝,都要修長城。強橫如朱元璋,都要立不征之國。
古往今來,全是反擊,全是挨打,正統擁有華夏思想的政權從不主動侵略。
但這不是慫,恰恰是長生久視之道,恰恰是我們屹立幾千年都還在延續的道理。
我們又不是不反擊,只是不主動而已。我們一直先挨打,再反擊,打著打著,他們全成了過客,我們的文明越來越大。
人要當萬靈之長,我們要當所有人的家長,不是我滅你,而是我帶領你。這種思想已經融入我們文明的靈魂深處了。
漢朝去西域,不是說把那里的人趕走,而是說:你們都好好在這住這,我就是來立一個都護府。有什么家長里短,鄰里紛爭,我幫你們主持公道。
鄭和下西洋,交朋友,做點交換,開闊視野,傳播文明。
大唐和親吐蕃,送工匠送書本,吐蕃本來沒文字,我們給他們了。
這個思想,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不要覺得是錯的,在文明層面上,這恰恰是最‘無敵’的通天之路。
怎么解釋呢,擬人一下,就是大自然會記住我們的,大道心里有數。
文明在沿著一個最好結果前進,而過程,就是這種某些人認為是吃虧般的走法。
總之,我們文明的形式準則,是從大道那衍生出來的,你們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攻略’,這個攻略自古沿襲、傳承、調整下來,已經非常完美了。
我們不可能因此滅亡,恰恰因此強盛長生。
短期來看有好處,長期來看吃大虧,但更長遠來看,卻是大好處!
無論現在將來都一定要貫徹,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絕對的‘超級攻略’。個人可以嫌棄,一撮人可以看不清,但華夏文明集體一定要堅持這個攻略。
因為我們不堅持,人類就沒希望了。
西方人的文化內核是圣經,跟我們反了,覺得人生而有罪。
在西方這種文化里,就沒有‘德’的文化,‘禮’也只停留在法和術的層面。
他們的文化是靠神,神給予了人類戒律!這就是上面四分法里,‘法’的那一層。
而我們是‘理’的那一層,高了一維!
所以西方文化注定了他們理解不了我們的思維,但我們的思維模式可以理解他們,并剖析且包容他們。
現存文明中,如果全人類由其他國家主導,人類就沒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