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文明不一樣,我們的東方思維是從道出發,衍生下來,理一定大于法!
哪怕我們現在因為受沖擊,學了別人的一套,但最后還是變成我們具有特色的一套了。
所以我們經常是從情理上去衡量法,去監督法,這才是‘德’。這方面羅老師講得很好,我不必贅言了。
有人可能要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發展怎么可以。
當然得發展,但要負責任的發展,【人】不是那么好當的,是有客觀使命的。
不是不發展科技,前提是不能太過,要考慮所有物種的利益,要負責任,要找出共贏的辦法。
科學沒錯,它是‘理’的層面。但是科技,只是‘術’的層面。
只知道一味地發展‘術’,為了小利而忽略‘理’,就缺了大德了!失德就會毀滅。
人類現在走偏了,一味得弄巧,最后只會弄巧成拙!
現在放眼全球,只有華夏文明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懂得認真的‘進德修業’。
只有我們提得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我們懂得和諧相處的妙意。
易經的道理,道的思想,全都融入到‘真正華人’的骨子里了,可能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但它默默地影響我們。
所以我們是個文明,不只是個國家。
某某失德,而天下共逐之。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個借口,是,的確是借口,是野心家利用‘德’的概念。
但德的概念本身沒錯,這句話也對!此為自然選擇。
所以要不怎么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說對是對,說錯也是錯,它是陰陽二象性的。
……
上面把【道】、【德】說了一下,算是開了個頭,描述了一下目錄。
接下來說【易】。
華夏文明之核就是【易】。
易經,大概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文化核心。
任何一名影響了、興盛了、改變了、打造了我們文明的偉人,都學過《易》。
相比起來,什么論語、什么道德經,都可以沒學過,畢竟老子、孔子之前,也有偉人啊。
周公、伊尹、伯益乃至倉頡、黃帝他們學得都是《易》。
哪怕是連文字都沒有的時代,我們的很多祖先也學過,因為易理早就被創造出來了。
在距今九千年的賈湖遺址中,就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當然,官方沒有承認,只稱是刻符。
那里面就有八卦刻符,也就是說,【易】在那個時候就有了。
根據考古發掘,還有鶴腿做的骨笛,可見文化已經很豐富了。
那個遺址所代表的族群,我姑且當他是伏羲古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
這是周朝記載的,對不對我不管,但九千年賈湖遺址發現了八卦刻符,我們可以視為,在那個部落創的八卦的那一刻,華夏文明誕生了。
有人可能很奇怪,這怎么算是文明呢?不是說要有青銅器,要有文字,要有城市嗎?
那是西方的標準,而我的標準,是以宇宙所有智慧文明的視角,而選定的。
外星人的文明,難道也有青銅?難道非得有文字?人家的星球可能壓根沒有冶煉青銅的條件呢!人家的交流方式可能壓根不需要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