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納加利爾的政策發生了改變,比如說現在有些睜眼瞎號召聯邦政府應該把資本從海外遷回來,把工廠建在國內。
還有些人喊出“去工業化是慢性自殺”的口號,以求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實際上這些人都很蠢,他們根本看不懂未來的趨勢。
但林奇看得懂,因為他始終堅信,任何事情發生變化的終極原因,始終是圍繞著利益的。
只要以現在的模式繼續發展,利益不會減少,就不會有人妄圖改變。
聽著林奇的分析,內爾不斷的點頭,到最后,他有些遲疑的問道,“那我的事情什么時候去做”
林奇愣了一下,隨后反應過來,“等戰爭結束吧,戰爭期間很多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或者有些突發的,不受我們控制的事情發生。”
“等戰爭結束之后,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和你無關,你可以沒有負擔的掌握這份權力。”
以前內爾對擔任納加利爾省督,也就是聯合議員的建議不是特別的感興趣。
主要還是納加利爾太他媽窮了,窮得讓人都不想住在那里
但是這兩年納加利爾發展的速度太快了,整個納加利爾的社會,也在按照資本主義進行最初的階級劃分。
現在站在這個社會中上層的土著已經很有錢了,其中一部分屬于膽子大,眼光好的那些人。
他們抓住了最初發展的機會,和聯邦人合伙做生意,自然一個個都富得流油。
還有一部分則是最初老老實實的技術工人,他們雖然不像生意人那樣暴富,可他們的工作穩定,收入也很高,遠超于中產階級。
再往下,就是在大公司有好工作的納加利爾人,這些都是中產階級。
以及最下層,零工,或者干不長的普工,他們都是混日子的。
可即便如此,整個納加利爾的消費市場也在快速的增加,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已經能夠看見一些發達國家的影子了。
特別是那些富人區,你很難區分它和聯邦的富人區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畢竟那邊的建筑工人都是按照聯邦的風格去建造這些富人區的,它們幾乎一樣
對這里看不上眼的內爾,也逐漸的開始重視這邊的發展。
嘉頓是一個很聰明的年輕人,他從他的父親西蒙先生那里學會了很多課本上都不存在的東西。
他學會了寬恕,低調,謙遜,謙卑
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聯合議員,就能獲得和聯邦人平等對話的權力,特別是有聯合開發公司背景的聯邦人。
他小心警惕,讓聯合開發公司的一些股東對他很滿意。
至少他不是討人厭的人。
這樣一個家伙,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聯合開發公司也不會打算換掉他。
現在緊張起來的反而是內爾,他覺得如果自己再不提這件事,說不定林奇也會忘記。
想要推動聯合開發公司通過這個決定,說到底,還是得林奇點頭。
這次回聯邦,一方面是打探新總統的喜惡,一方面是想問問林奇,自己什么時候能上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