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壓力越來越大,沒有戰略要地可以固守,也沒有一個完整戰略措施的反抗軍,就像是褲襠里的蛋蛋。
你往左邊撥,它就到左邊去。
你往右邊撥,它就回到右邊去。
始終沒有什么自己的意見,只能隨波逐流,從高壓地區向低壓地區移動,最終匯聚在了聯邦政府幫他們挑選的一塊大墓地塞納斯城。
這座城市之前已經基本上清空了,馬里羅中北部城市到了冬天本身就沒有什么人。
極端的惡劣氣候讓人們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的生存,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南逃,人口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由北向南的遷移。
聯邦政府都沒有怎么動員,塞納斯城中最后的
居民在號召下,也都快速的離開了這里。
這里已經成為了廢棄的城市。
當號稱二十萬的反抗軍進入這座城市中的時候,并沒有能夠找到任何可以幫助他們對抗聯邦人的東西。
這里沒有食物,沒有什么工業基礎,更造不出子彈。
其實一些外國人,也包括一些有頭腦的馬里羅人都很清楚,敗亡是他們唯一的下場。
如果不是聯邦人不要俘虜,也許反抗軍早就開始瓦解了。
從這里,實際上也能看得出聯邦人對反抗軍的不滿。
他們打算用號稱二十萬人的反抗軍的死亡,來做一個長期存在的警鐘,警告那些還活著的馬里羅人,別他媽沒事找事
當然這么做可能會為聯邦政府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不過沒關系,負責馬里羅方面大戰略的陸軍中將已經做好了上軍事法庭的準備。
他會被軍事法庭審判,判刑,然后在必要的時候,重新回到軍隊里并被授予上將軍銜。
海軍中將閣下成功的摸著石頭過河,給后來人留下了可以遵循的前例。
這也是聯邦日報這么報道的原因,從國防部的說法來看,不超過一月十五日,馬里羅方面戰區就會迎來和平。
聯邦也能夠抽出更多的精力,去對付納加利爾戰場上的侵略者。
這篇報道在聯邦社會引發了巨大的反響,特別是報紙中稱,聯邦政府和馬里羅新政府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談判。
聯邦政府將承接馬里羅一些地區的重建工作,以及新建六條鐵路,接連目前已有的一些斷斷續續的短途鐵路,最終形成一個鐵路網絡。
重建和新建的總投入大約在六十億聯邦索爾到一百億聯邦索爾之間,由于目前馬里羅新政府沒有這么多錢,所以他們打算把這部分費用拆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用馬里羅境內的自然資源,比如說北方那些生長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原始樹木,以及地下未經挖掘的礦產資源作為支付方式。
用來支付總投入的百分之四十,不低于二十五億聯邦索爾,不高于六十億聯邦索爾。
第二部分是馬里羅未來的稅收和公共收費項目,以往年馬里羅中央政府征收到稅作為一個計算標準,在未來三十年里,馬里羅所有的稅收征收工作,將由聯邦稅務局和馬里羅稅務局共同征收。
征收上來的錢除了維持馬里羅新政府和各地政府的日常開銷,以及撥劃預算外,其他的全部用來支付這次重建總投入的百分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