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私人銀行的保證金最低要確保在總儲蓄金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和七大行正好反過來。
也就是說儲戶每儲蓄一百塊錢在私人銀行里,私人銀行的老板最多只能將其中的三十塊錢拿出來,用于投資和商業行為。
但這個世界上永遠都不缺少冒險的人,加上金管會的工作模式是周期性排查,沒有人舉報就不會主動出擊。
所以有很多私人銀行實際上是在非法操作的,他們超額地將儲戶的錢拿出來進行商業投資行為。
有時候一部分儲戶需要用錢了,或者一部分合約到期了之類的,總之他們需要大量現金的時候,他們口袋里也沒有錢。
他們總不能對他們的客戶,以及合約對象說自己沒錢。
那么擠兌一瞬間就能讓他們破產。
所以在這個時候,小銀行向大銀行借錢,也就成為了私人銀行之間的慣例。
他們很多時候并不是要借很久,他們只是要應付一下金管會的檢查,或者在合約結束的時候用于應付合約。
這往往就是天的時間,最多也就一兩周的時間。
而這種業務,在銀行行業內部很普遍,以前的六大行加上林奇的黑石銀行,位于食物鏈的頂端。
像是一百萬聯邦索爾拆解一天的利率有時候高達百分之一點擊,這可是比高利貸更高的利率
但大家都普遍的認可這樣的利率,畢竟他們借的時間也不長,同時大額現金在任何領域內都需要被人尊敬。
黑石銀行從正式的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到現在,主要的業務和盈利還是在這些中小銀行身上。
把錢借給他們利潤率高,風險低。
投資任何一個企業,一個領域,總會有飽和的時候。
比如說一個企業,它可能在發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但這個“大量”實際上也只是有實際數字的一部分。
它不可能是無限的。
但是在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拆借領域里,有多少錢,都能被吃掉。
哪怕一百億都沒問題
“至于攬儲問題,等我們各個地區的分行建造完成之后再列入日程。”
“在這之前,我們首先是要把自己目前抓穩的一些業務維持好,同時考慮在不觸及同行敏感的情況下,拓展一下業務。”
“盡管目前一些快節奏的拆借和貸款能夠為我們帶來可觀的效益,可我們還是應該考慮成立更多的投資部門。”
“讓我們在投資業務和盈利業務上實現多層,多元,多選擇化”
在黑石銀行的董事會上,林奇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作出了要求。
這些人中有不少是他從六大行挖來的,還有一些來自黑石財團,那些資本大鱷對加入到銀行業里也非常的感興趣。
他們愿意加入,林奇自然不會吝嗇,人家給他錢花他還要拒絕,那他就是真傻。
這個行業恰好有需要有這么多的人,這些人從林奇的手中買入了一塊錢的股票的同時,還會將十塊錢,二三十塊甚至是一百塊作為增資投入到銀行中
也就是說,林奇每賣出去一萬塊錢的股份,黑石銀行的總資產就會增加一萬塊的十倍,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資產
這種明顯吃虧的投資看上去好像不會有人投,但事實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