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他們都叫進來,我們可以簽合同了”
這是一份一年的合同,每個月支付五萬塊的利息,至于怎么分和小有名氣的先生沒關系,大家也都認可了。
他們雖然對借款的總期限有些疑惑,因為之前是十八個月,現在只有一年。
不過總體來說,他們還是接受了的。
用小有名氣的先生的話來說,一年過后他就不需要這些錢了,自然不會繼續借錢。
可能是他即將有上千萬的利潤落袋給了大家足夠的安心,總之這筆交易非常正常的進行著。
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件事到此并不是終結,它其實還在繼續的發酵,擴散。
這段時間里,越來越多的彭捷奧商人都得到了一份訂單,一份外貿訂單。
發布這些訂單的商家分布全世界,甚至在世界發展委員會成員國中也有人發出了訂單。
訂單的內容千奇百怪,看上去除了他們要求的商品有些古怪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奇怪的地方。
像是什么樂器,汽車,甚至是有地方特色的餐具,藝術品,都在訂單名錄之內。
而且訂單的數量很大,動輒幾十萬幾百萬起步,也有一些大件直接上了千萬規模。
在過去,這樣的訂單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沒有普通商人接單的可能。
這種訂單往往都被社會上層截獲了。
但現在戰爭爆發,國家的核心力量正在為戰爭服務,反倒是他們這些小廠,有了機會去接觸這些訂單。
有些人不相信,比如說一個經營餐具的商人不相信一個他沒有聽說過的國家,能一次性需要二百萬把刀叉。
而且給的價格也不算低,一下子買這么多,是打算留著蓋房子嗎
這些人會反思這個問題,為什么會突然的,爆發性的有了這么多訂單
但也有人相信這是正常的商業貿易,因為戰爭讓國際貿易陷入了一種緩慢乃至停滯的狀態中。
各個國家對一些進口商品的依賴越來越強,缺口越來越大,誰也不知道以后會如何,不如先一口氣吃一批貨,慢慢賣好了
聯邦方面也報道了他們對外貿易訂單的急劇增加,一些彭捷奧的資本家甚至想辦法弄到了相關內容的報紙。
聯邦人對突然增加的外貿貿易訂單也有些意外,但又覺得這只是純粹的貿易行為,他們簡單的提及了一下之后,就談到了這些事情能為社會制造多少就業崗位。
虛偽的聯邦人
人們不關注這些,他們只關注聯邦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并且他們開始執行訂單。
不相信的人依舊選擇不相信,而選擇相信的人,則開始加班加點擴建
這些訂單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的量很大的同時,要求交貨的期限也很短。
所以不擴建根本完不成訂單,可這對資本家們來說,不恰恰是他們最希望的嗎
做大做強,不是一句口號,這是每個資本家都憧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