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去的路上,林奇問起了新式戰斗機的情況。
“全新的新一代戰斗機已經完成了第四版的設計和試飛,我們修改了其中一部分的外形,增加了一些導氣槽,讓它在空中的變向更加靈活”
林奇沒有開口,大家就都不敢偷著生產,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做,于是他們只能不斷地在技術上尋求突破。
第四版的設計比第一版中改動的地方多達三十七處,這就是技術不斷革新帶來的優勢。
就算有人拿到了第一版的設計圖,他們在參數上,性能上,也依舊會被丟在身后。
科技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技術的積累,就像彭捷奧人的飛機。
他們都已經能大批量的生產了,但是在改進上卻非常的緩慢,因為很多東西他們能造,但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以及下一步該怎么走。
只能從頭開始一點點地嘗試著摸索,想辦法在短時間里追上去。
林奇聽著總工程師對新一代戰斗機的描述,基本上已經符合林奇對它的期待了。
“可以著手確定生產流程,等現在手上的訂單都做完,立刻更新換代。”
“但是第一代的流水線不要拆了,它們還能賣錢”
其實不只是流水線能賣錢,技術也一樣能賣錢。
工業永遠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發展的領域,有些國家用了幾倍的時間還在原地踏步。
有時候科學真的是不講道理,突然間就會在某個地區集中地爆發。
這些站在林奇角度來看已經落后了的流水線以及生產工藝,在其他國家則依舊是最頂尖的技術
對于買家來說,直接買商品,不如直接買生產工藝,他們會為這些流水線掏出大價錢
所以這也不存在誰吃虧誰不吃虧的問題,只要他們能吃透這些技術,工業水準提高一截也是必然的。
五月底,六月初,經過最后的討論和決斷,彭捷奧在納加利爾東部戰區最后的部隊開始撤離。
聯邦空軍和海軍放開了航道,允許他們把士兵從納加利爾的東部地區,帶回到他們的地盤上。
導致聯邦政府和軍方同意這么做的原因,就是彭捷奧人剩下的二十多萬士兵,打算投降了。
他們曾經嘲笑過聯邦人,嘲笑聯邦人入伍之后先學如何快速正確的表達自己無條件投降的方法。
他們學會的第一句口號不是什么鼓舞人心的誓言,而是“請你們優待俘虜”這樣讓人笑得快要斷氣的表達方式。
可這群被他們嘲笑的人,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噩夢。
主要是跨海作戰還是太吃虧了,補給跟不上,聯邦人已封鎖了海峽,不允許補給船通過,納加利爾東部戰區的彭捷奧陸軍就沒有了任何的補給
不管是食物,藥品還是武器裝備和炮彈,這些都被切斷了。
他們曾經數次嘗試先使用飛機驅逐海面上的聯邦艦隊,然后快速的讓運輸船把貨物運輸到納加利爾東部沿海。
可幾次嘗試之后他們就放棄了。
在嚴格的封鎖下,外面的物資進不去,里面的人出不來,一個多月的時間,該消耗的也消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