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安撫了他幾句,“沒關系,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這些人先談下來,只要他們在合同上簽了字,他們就會自發的宣傳,并且幫你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聽說過聚合效應嗎?”,不等萊姆回答,林奇就繼續小聲的說著,“其實我更希望他們簽完合同就后悔,因為這樣他們會希望在心理上尋求更多更可靠的支撐點,那么讓更多人進來,一同成為和他同樣的‘受害者’,就是他們能夠想到的,最簡單有效的彌補方法。”
萊姆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不過他先把這些記錄在他的小本本上,在記錄的過程中,似乎覺得林奇說的越來越有道理。
后悔往往會產生妄想被害的傾向,因為人們下意識的要為自己的后悔提供一個論據,一個支點,也就是“我為什么要后悔”,而把“他們會不會是騙子”,“這次一定會是一個失敗的投資”之類的想法作為支點,顯然是很合適的。
與此同時,簽字的法律開始生效,他們又無法輕松的擺脫出來,他們就開始尋求另外一種支撐點,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肯定,讓自己的這次行為看起來非常的成功。
那么拉更多人下水,或者說拉更多人一起墊背就是最常見的選擇。
這就像是某些有不小風險的投資項目中永遠都不缺少主動出力拉人的投資者,不是他們真的覺得這個項目有多好,也不是他們想要和別人分享賺錢的快樂,只是他們希望如果真的運氣不好,倒霉的不只有自己一個,同時倒霉的人多了,他們的聲勢也就壯了,萬一要做點什么的時候也不至于勢單力薄。
或者他們拉來了足夠多的人,即便這是一個騙局或者失敗的投資項目,有這么多人的支持,也必然會取得成功,從而保障了自己的投資行為。
這種心理上的變化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人們還沒有觀察到,林提此時提出這種現象,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萊姆不理解,但又覺得有道理就是這個原因。
“休息完你帶他們到酒店附近轉一圈,但不要去沒有路燈的地方,外面不是很安全,也很臟亂差。”
“我回頭還有其他事情,要晚一點回來,你可以先和他們談談他們的投資對這里的發展能夠起到的作用變化,以及價值。”
從港口到酒店的路上,林奇都在教導萊姆該怎么做,做什么,不是他不負責任的把事情都推給了萊姆,而是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準備充分的成長,但更多的,還是突如其來的成長。
蹣跚學步和嘗試奔跑時的摔跤,第一次失敗的熱戀,第一份失敗的工作……,這些失敗來的很突然,不會給人準備的時間。
談投資也是,這些潛在的投資者隨便一個問題就能擊垮幾天幾夜的準備,甚至推銷人準備好的整個體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機應變,不要那么的死板。
一路上,人們的注意力都停留在這座城市的破舊與落后上,他們并不清楚,林奇和德拉格省督其實已經做出了一些改變,他們簡單的修葺了一下港口附近的建筑,派人清掃地面……
如果不是他們已經做了這么多,人們只會看見一個更加落后,更加骯臟,更令人不安的納加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