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的話和他的態度并不咄咄逼人,反而像是在商量著說,可行長能感覺到在這看似溫和的背后是一種強硬。
他在思考,林奇也沒有打擾他,大概小半分鐘過去之后,他嘆了一口氣,“希望林奇先生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其他人,這真的不太符合規矩!”
一個不符合規矩的事情再三的重申并不是它真的違背了某些人的原則,而是行長此時已經做出了決定之后,在強調自己的作用性。
林奇微微頷首,“我知道換一個人未必能理解我說的這些意思,總之很感謝你的配合……”
不多時,行長親自去取了一些文件給林奇,這些都是林奇要求的企業的檔案,里面記錄著這些企業在銀行對公賬戶內的存款,資金流向,是否有債務,是否有抵押等情況。
如果他們從銀行貸款了,貸款的額度越多,這些信息也就越詳細,銀行永遠都不會把自己置于危險的地方,當他們評估一個企業目前的狀況有可能無法還清貸款時,他們就會在企業進一步虧損無法償還貸款之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企業提前歸還欠款。
其實這是非常不符合借貸合同的,不到期,憑什么讓人把錢歸還給銀行,大多數人可能都這么想,但銀行也有銀行的辦法。
在貸款的過程中,銀行會向企業提及一些最基礎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被錄入資料甚至是合同里,其中有一條是“如果銀行同意你的貸款,你打算把這筆錢用在什么地方”。
大多數人會說,我會用來購買原材料/購買新的機械/興建新的流水線……等等等等,此時這些回答成為了銀行催債最簡單的理由——你沒有把銀行借給你的錢,用在你向銀行表述的用途上,是你先違反了合同,所以銀行有理由,也有權力提前催繳。
是不是很操蛋,更操蛋的如果企業抗訴,并且提出反訴,銀行只問一個問題就讓人無法回答——你如何證明你在非貸款合同允許消費的范疇內的消費,不屬于貸款中的一部分,就足以讓很多人頭疼。
而他們想要證明這一條就非常容易了,我們就是銀行,我們知道你用的是借的錢,還是你自己的錢。
所以林奇才會到銀行來查閱這些信息,而不是稅務局,或者社會服務局。
“非常感謝你的理解和幫助……”,林奇表達了一下自己的謝意,就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文件上。
這些企業都是一些小型的日用品生產廠商,像是一些盆、桶、鍋之類的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廠。
這些工廠都有完整的流水線和熟練的工人,甚至他們的倉庫里就儲存著一大批尾單和堆積如山的原材料,加上他們的流水線,這些東西的價值已經遠超了這些企業的市值,這也是收購他們的好時候。
但收購這些企業,還需要等待一下,需要為費拉勒制造一個機會的同時,減少收購時碰到的問題,比如說有人咬緊牙關不愿意出售,或者重新折算入股。
林奇很認真的挑選了七八家適合的企業單獨拿了出來,銀行行長也隨手翻看了一下,他注意到,這些企業都有一定數量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