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五日,離布佩恩大概有半個小時路程的港口寒風凜冽,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聚集在這里,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重量級的媒體,比如說《聯邦時報》、《國際觀察者》之類的。
其中也有不少來自于其他國家的記者朋友,像是蓋弗拉的《皇家日報》之類的記者,他們聚集在這里的原因,就是因為林奇。
林奇給他們發函,邀請他們來見證奇跡,所以這些不乏知名記者的媒體朋友,才會大清早的在這里吹著寒風。
《國際觀察者》有自己專欄的當家記者卡穆在寒風里瑟瑟發抖,他所任職的報紙正在快速的從第一階梯偏靠后的報紙,正迅速成為趕超《聯邦日報》的大報社。
隨著逃避主義的結束,人們開始對國際社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報紙就成為了最廉價的了解國際社會的媒介,像是《國際觀察者》報紙的銷量直接翻了幾倍,并且還在一路高歌猛進。
很多小報社也紛紛緊隨其后,報道一些或真或假的國際新聞,獲取人們的關注和銷量。
別說,這招還真的挺好用,有些連自己生活的城市都沒有離開過的人真的相信他們從報紙上看到的那些內容,畢竟是報紙,都是要刊登出來的內容,怎么可能會是假的?
可他們怎么都想不到,他們以為自己或者自己的鄰居足夠不要臉了,有些媒體會比他們更不要臉。
不管怎么說,《國際觀察者》已經成為了重量級的媒體,每天卡穆都能夠接收到各種的發布會邀請,他開始有挑選的資格。
快到八點半時,林奇的車隊才姍姍來遲,卡穆有些抱怨,明知道邀請了這么多媒體,還那么準時的到達,林奇這兩年發展的不錯,他這是膨脹了嗎?
心里想著要在自己的專欄里稍稍談論一下膨脹對年輕人造成的影響,一邊很老實的掏出筆記本和筆稍微往前擠了擠。
“很抱歉,我可能晚了……”,在上百家媒體的面前,林奇舉起手臂看了一眼時間,“……半分鐘,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我把各位邀請來的目的。”
十幾個電視臺的采訪車正在城市的記錄著這里的一切,傳統紙媒的記者們也在看著他,他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張一塊錢的紙幣,展示給所有人看。
“這是一張貨幣,拜勒聯邦的一索爾,很多人都見過!”
有些記者撲哧一聲笑出聲來,“林奇先生,我不僅見過一塊錢的,我還見過一百的!”
林奇朝著那名記者先生點了點頭,但他沒有說話,只是把那張一塊錢的紙幣,用兩片玻璃夾著固定在一個底座上,然后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張一百的,并且也像處理一塊錢的紙幣那樣把它保存在兩張玻璃之間,放在一個底座上。
“剛才有朋友告訴我,他見過一百面額的紙幣,那么我就不展示了……”
其實到這個時候,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林奇要做什么,只是覺得……如果單純的展示貨幣,或者展示自己有錢,他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