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弗拉本土的資源開發得已經差不多了,擁擠的島國上擠滿了無處安放的貴族和資本,這也是帝國皇帝死死咬住安美利亞的原因。
他們需要從島國向陸國轉變。
隨著初步的恢復生產和建設完成,安美利亞的發展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到時候越來越多的東西都會從本土轉移到這里,輕工業,重工業,加工業,制造業……
這些企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比起現在格外敏感的“種族神經”,蓋弗拉人為了穩定他們會逐漸的學會妥協。
他們不會繼續刺激本地人的神經,但有些工作又不是那么安全,在大差不差的工資標準之下,納加利爾任勞任怨,能打能罵甚至偶爾死幾個也不要緊。
在這種急迫的高強度發展過程中,勞工就是消耗品。
本地人不那么好消耗,容易引發對立情緒乃至動亂,他們唯一能選擇的就是和林奇合作,長久的合作!
以后的缺口只會越來越大,絕對不會越來越少。
為了讓自己的生意越來越好,林奇一定會用一種開養老院的態度在安美利亞辦廠……
又過了一天,雙方在市政廳的監督和見證下,簽訂了這份《勞務雇傭合同》,面對著眾多記者,市長表示復工潮很快就會到來,同時新一輪的城市建設也將提上日程。
“不要擠,遵守秩序!”,在納加利爾的港口,一些警察拿著警棍在人群之外維持秩序,偶爾有人亂跑亂闖的,都會被他們用警棍抽打驅逐。
現場的秩序不錯,至少這些接受過基礎掃盲教育,比以前多少有點進步的納加利爾人沒有亂來。
他們手里拿著一份《出國工作護照》,背著換洗的衣服正在準備登船。
為了節約運輸成本,林奇讓這邊的船舶公司按照運輸貨物的方式,把人們運過去。
不是客輪,客輪運輸不了這么多人,而且費用更高,相反是貨輪更合適一點。
從納加利爾到安美利亞只有三天的行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被裝進集裝箱里,當然集裝箱會開口,船舶公司可不打算做罐頭。
有吃有喝,也通氣,船上還有醫生,這樣運輸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下來。
此時在碼頭之外則是更多的人潮,自從林奇的“聯邦勞務”公司開始向外派遣勞工,納加利爾本地社會就被這條新聞引爆了。
原因很簡單,出國勞務每個人每天能夠拿到一塊錢七十五分,這基本上等于二級職工的工資,除此之外還有二十五分的餐補,差不多就等于每人每天兩塊錢了!
老天,納加利爾什么時候出現過這么能賺錢的工作?
幾乎所有經過掃盲班的本地人都開始報名,就這樣還有很多人參加不上,他們在外面苦苦的哀求希望能進去。
對他們來說,那不是通往未知的黑洞,而是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