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政治離普通人太遠了,而經濟卻關系到了普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
前來負責接人的領隊拍了拍阿庫馬力的車門,示意他可以走了。
此時阿庫馬力駕駛的卡車上擠滿了人。
這些人擁擠在一起,聞著彼此身上的臭味,臉上卻洋溢著對新生活,對充滿了希望的未來的向往和歡樂。
不到一個小時,就有電話打到了諸里斯商會會長的案頭。
“……我從林奇的手里雇傭了這些人……對,在這之前我并不清楚……你可以自己和他談!”
電話是港口城市的蓋弗拉人打來的,那邊的情況相較于內陸相對好一點,本地人對蓋弗拉人的仇恨不那么明顯,他們也能夠招募到工人,但工人都干不長久。
大多數工人們干個三五天一兩周就會辭職,等他們把錢花完了才會重新找個工作,而這恰恰是港口城市的特色。
這些繁華的城市充滿了各種誘惑,人們沒有那種耐心整天呆坐在工廠中老老實實的工作,加上本地人和蓋弗拉人之間的對立和沖突,工廠主也沒有任何辦法。
不能長久的工作,就意味著不能夠誕生熟練工和技術工,工廠主就必須高價招募那些熟練工和技術工,這等于多了一筆額外的開支。
那邊的人看見了不少納加利爾人被送過來,他們當即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
比起直到現在為止彼此之間氣氛還很緊張的本地人,像是納加利爾人這種和誰都沒有關系的人更適宜為蓋弗拉人工作。
當他們打探的消息是這批人都是諸里斯的商會要下的,電話就打了過來。
掛了電話之后的商會會長皺著眉頭,他想了想,起身走到保險柜邊,打開了保險柜的柜門,從中取出了和林奇簽訂的合同復件。
他仔細的翻閱了一下,還把自己的律師找來,最終確認在這份合同中,沒有規定簽訂的這些勞工必須是本地人。
有點麻煩了。
會長坐下之后已經有點頭疼了,他本以為林奇是把本地人通過其他方式輸出過來,他們兩個人在談論這份合同的時候不說刻意吧,都沒有談起這個問題。
商會會長認為這算是他和林奇之間的“默契”,完全沒有想到這其實是林奇給他挖的一個坑。
大規模地使用納加利爾人雖然能夠解決勞動力缺口的問題,但也因此持續惡化了蓋弗拉人和本地人之間的矛盾。
但合同簽都簽了……,看著這份合同最后一大串違約條款,會長的牙根就疼。
在蓋弗拉,合同簽的無論多么的詳細,都不如貴族的一句話有用。
第二天,商會會長帶著其他的商人在諸里斯郊區見到了林奇,這是林奇要求他們過來的,一來是有些事情要說清楚,其次也是讓他們直接把人領走。
“我沒有想過四萬人能有這么多,他們完全數不清!”,商會會長看著密密麻麻的人,感嘆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