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這里面,其實還存在一個套圈的小問題,比如說銀行B承諾為銀行A做擔保,當銀行A出現擠兌或者難以支付儲戶存款時,銀行B會調撥資金為銀行A解決這些問題。
那么他們可以簽訂一份雙方的協議,由此銀行A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儲戶資金都用于借貸或者投資。
聯邦歷史上就發生過這種事情,結果銀行A投資失敗破產了,銀行B以“破產不在協議內”為理由拒絕支付所有儲戶的存款,結果就是官司打到最后不了了之,銀行A的大股東坐了兩年牢。
當然,他們也順利的,合法的奪走了很多儲戶的錢。
蓋弗拉帝國的銀行制度和聯邦的銀行制度相差不大,畢竟從某種方面來說,聯邦的很多規則就是“借鑒”蓋弗拉帝國的。
后來這些規則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的被具有聯邦特色的新規則所取代,不過總的來說,兩邊可以說是同出一源。
在蓋弗拉,最大的銀行就是帝國皇家銀行,因為它背后就是皇室,并且國庫的錢也存在這個銀行里,這就讓皇家銀行都有了最大的底氣,他們的存款保證金,比人們想象中的要少。
一旦銀行里的保證金被取完,會有什么下場?
沒有錢支付給其他儲戶,銀行面臨巨大的危險,甚至是有可能破產。
在發生這種情況時,那些貸款人絕對不會著急還款,他們只會盡可能的拖下去,拖到銀行倒閉為止,再用廉價的“價格”買斷自己的“債務”。
假設借了銀行一百萬,直接還款即便不要利息,也要還一百萬。
可等銀行破產之后進行資產拍賣,他們有可能三五十萬就買走了自己的負債,合法的省掉了幾十萬,所以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要做什么。
現在,擠兌風潮已經顯露出它的威力,甚至都不需要貴族們去擠兌,僅僅是平民就能讓各大銀行吃不消。
各大銀行受到擠兌的消息迅速的發酵,一些電視臺立刻切入了直播畫面,而這也導致了更多并不知道這個消息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
銀行要沒錢了,人們已經排著長隊開始取錢,再不去就來不及了!
各種受采訪的人們或者憤怒,或者焦急,或者絕望的和記者敘述他們的情緒變化,崩潰的不只有他們自己,還有電視機前的那些人。
“財政大臣完了!”,林奇看著電視中排起的長隊,現在局面已經徹底的明朗起來,他偏頭看向自己的小迷弟,“現在交易所金融指數怎么樣了?”
年紀最小的伯爵屁顛顛的跑去打了一個電話,然后又屁顛顛的跑了回來,“林奇先生,已經開始了跌了,不過跌幅不到百分之一……”
“沒關系!”,林奇回應了一聲,然后看向其他人,“銀行一旦發生擠兌,緊接著就會促成金融市場的拋盤。”
“人們會因為擔心自己的錢取不出來,或者現金不夠用,而提前結束他們的金融投資計劃,特別是一些大企業。”
林奇掏出一根煙,年紀最小的伯爵立刻拿著打火機為他點著香煙,一臉崇拜的看著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