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對“打不過就加入”這種做法其實……有點鄙夷。
熱愛生活,追求自由的群體往往都會有著讓人搞不懂的浪漫情懷,還有英雄主義,他們更加向往那些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的人,而不是打不過就加入。
國防部的軍官皺了皺眉頭,“別把這種膽怯事情說的那么光榮。”
林奇瞥了他一眼,“能知道你的名字嗎,先生?”
國防部的軍官愣了一下,然后閉上了嘴。
林奇攤開手,配合他的表情,每個人都知道他此時此刻在表達的信息——為什么你不反抗試試?
在安委會的干部來看,這很正常嘛,畢竟林奇也是安委會顧問,他的做法和如何做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安全工作從來都是這樣,不能因為間諜是一個十六歲且漂亮的女孩就放過她。
軍情局軍官的態度也差不多,特殊戰線從來沒有什么光榮不光榮的說法,只要能夠達到目的,過程不會有人在意。
至于國防部的軍官,此時腦子里只有一個詞——狂妄。
內務部的人在本子上寫了一些林奇的特征,這些回去之后都是要建檔保存的,并且有可能還會添加一些內容。
問到最后,林奇通過細致的描述把自己英勇無畏的形象描繪了出來,一開始不畏人言潛入到劫匪首領身邊,改變了他們一些可能極端的想法,為大家活下來作出了重要且關鍵的努力。
他應該受到的是嘉獎,而不是無端的指責。
終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聽證會結束了,這場聽證會的具體內容,只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查看。
總體來說,大家都不認為林奇有什么問題。
在散場時,安委會的兩名主管和林奇走到了角落里,三人都在吸煙。
“有不少人不滿你在船上做的那些事情,所以他們舉報了你,但其實我們都知道你什么都沒有做。”
“只是有些事情,只要有人提了,就必須走完流程,你得理解這一點。”
林奇表示了自己的理解,要不滿也是對那些背后偷偷舉報自己的人不滿。
三人又說了幾句場面話就分開了。
回到酒店時,酒店下已經聚集了很多的記者,不少富翁都居住在這處九點鐘。
人們看見林奇的到來立刻朝著他涌過來,好在林奇身邊還有不少保鏢。
他站在酒店門口,面對著媒體記者,說出了一句讓人有些始料不及的話來,“我會把我經歷過的這次事情寫下來,就像是第一部《林奇歷險記》一樣,這將是第二部歷險記。”
“如果你們想要知道更加詳細的內容,也許這本書會告訴你們。”
說完,不等那些媒體記者反應過來,林奇進入了酒店里。
等他回到房間時,房間里已經有人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