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公司按照目前的股份占比情況對清退的流通股認購,在剩余的百分之十左右的流通股中,林奇至少能拿到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份。
這也意味著他在每時每刻公司的股份收購戰中,作為非發起方的防守方,一下子就獲得了超過了百分之五十的總股權。
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實這次的惡意收購到這一刻,已經結束了,并且是收購失敗。
同時,他的權力也將會進一步的擴張,如果他能趁機再從一些小股東的手中收購一些股票,說不定他的股權將會超過三分之二,形成絕對的控股,也就是所謂的“大多數”。
這會讓他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占盡優勢,也許他做不到一票肯定,但要做一票否決卻非常的容易。
甚至,他還有機會發起私有化的投票并嘗試通過。
當然,林奇是不可能這么做的,一家曾經估值十億以上的公司私有化,第二天反壟斷調查就會找上門,這就是聯邦資本家們制定的規則。
“你可以發財,但你必須帶著我們一起發財,誰破壞這個規矩,我們就肢解誰!”
交易所內掛著的公告立刻就引發了極大的輿論熱議,緊接著有關于林奇的討論再次成為了輿論的核心。
媒體爭相報道和林奇有關系的內容,無論林奇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至少他向人們證明了一點——他很有錢。
每時每刻的股份瞬間大漲,公司市值從不到三億,快速的打著滾邁過了三億大關,并且指向了四億。
這也是因為目前流通股較少的主要原因,需求大于供給的時候市場的活性一旦被激活,價格就能瘋一樣的上漲!
就在外界討論著一切和林奇有關系的事情,猜測著他到底多有錢的時候,林奇正在每時每刻的總部大樓里。
總裁先生因為受到了綁匪的傷害,暫時無法來履行自己的職務,所以工作暫時由董事會負責。
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是兩回事。
有百分之一的股票也是股東,有百萬分之一的股票也是股東,只要買了公司股票的就都是股東。
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公司會主動邀請具有一定股份數額的投資者旁聽,列席或者是出席股東大會。
如果不在受邀行列,也可以自己主動前往參加。
董事會則是公司的經營決策階層,負責的是公司日常的行為和主持日常工作,兩者其實沒什么關系。
林奇作為目前公司最大的股份持有者,他即便不在現在董事會的名單里,也一樣能對董事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改變董事會的結構。
“林奇先生,之前……桑切斯先生告訴我們,下個月春品會會重新召開,我們……是否要……”,說話的人林奇不認識,透過對方的胸牌,能看見他的名字。
在前天,桑切斯還告訴董事會的成員,春品會的計劃不變,同時他們會把春品會舉辦的更加盛大。
但現在桑切斯人不見了,總裁先生把股票轉給了明日之光投資公司和林奇個人,林奇已經成為了公司最大的股東。
公司背后站著的也不是馬里羅那位將軍閣下,而是林奇這位聯邦商人。
那么這個由馬里羅軍閥舉辦的春品會,每時每刻還要不要參加,準備好的宣傳還要不要繼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