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像是在走過場一樣,過場走完了,然后庭辯結束了,就連電視臺都覺得專門為這件事搞一個欄目是毫無必要的事情。
為此他們還邀請了兩位大律師,現在看來電視臺能把這筆律師費節省下來了,因為實在沒有什么好說的。
沒有了這些喧鬧的傳票,整個世界仿佛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在所有地方都看似沒有風浪的時候,每時每刻的股東大會,卻儼然成為了風暴的中心。
兩家發起惡意收購的公司這段時間一直在接觸中小股東,希望溢價獲得他們手里的股票,榮盛金行也沒有閑著,不斷找人評估拆分每時每刻后的預期獲利,以謀取更多的支持者來支持他們這么做。
就像是沃德里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林奇不是前任那個外籍總裁,每時每刻也從跨國公司變成了本土公司,很多制裁手段都用不上了。
如果林奇是一個普通的資本家,規則之內的那種,榮盛或許會繼續持股。
但看看林奇是什么人吧,從他賺到的第一筆錢開始,他就沒有一次在規則內行事,當然他也沒有破壞規則。
他就像是一根鍋底的通心粉,你的廚勺永遠都撈不起它,你對它毫無辦法!
如此難纏以及強勢的總裁不符合榮盛金行的繼續持股的策略,而且林奇剛入主每時每刻,就表現出了他絕對不會安安穩穩的把持著每時每刻的股份不管也不問,他肯定要做什么。
明日之光投資公司到目前為止,它的結構已經趨于穩定,在內部股東之間互相吞并之后,還剩下大約四十來名股東。
這些股東的含金量遠勝于普通人對“股東”的定義。
掌握著這樣一股力量,加上林奇對絕對控股權的執著,榮盛金行智庫認為,如果不能盡早脫身,后面會變得越來越麻煩。
他很有可能會通過不斷的增擴總股票數量的方式,來稀釋所有股東手里的股份,最終達到掌握更多股份的目的。
如果跟著林奇不斷注資,在每時每刻中注入的資金越多,后面也就越難掉頭或者離開。
如果不跟著林奇往公司里注資,那么毫無疑問的,股份會被稀釋到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程度。
盡管從財富上來說這樣什么都不做也不會虧損,甚至于可能會小賺,但股份的價值和股權的價值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
經過榮盛金行內部的評估,他們認為盡快把手里的股份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賣給時好運或者多彩是最合適的,他們會為榮盛金行手里的股份開一個不錯的價格。
至于其他的?
他們無所謂,他們是銀行,這就是他們的工作,如果有人因此破產了,那只是他自己經營能力的問題,和銀行有什么關系?
榮盛金行的代表看著時好運和多彩公司的代表——當然他們不會真的就這么說出來,他們目前還是一家沒有什么名氣的小公司的代理人。
等他們真的做到了這些,比如說收購了足夠的每時每刻股份,那家小公司就會被時好運或者多彩全資收購,已達到他們最初的目的。
如果他們做不到,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出手手中的股份,然后注銷公司,就像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發生過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