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消息很快就回饋到了國防部和林奇這里,這也是為什么對方在知道林奇正在吃飯時,還堅持要他聽電話的原因。
“確認一下名單,我要詳細的,準確的名單,然后按照公司規章走流程。”
“另外重新評估這次戰斗失敗的原因,我們雖然失敗了,但是我相信失敗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命令在安美利亞參加過戰斗指揮的外勤取代國防部那些人派的指揮官,對接下來的戰斗重新計劃。”
“我午后會去公司,希望你們能給我一點好消息。”
上士只能說一句是的,他也不好說什么。
這次去馬里羅的可以說都是目前陸軍和海軍的一些精銳,指揮的還是陸軍戰略指揮部的參謀,但他們失敗,這其實也反映出聯邦陸軍存在的一些問題。
國內現在一些人,包括軍方和國防部都對聯邦陸軍的戰斗力有一種盲目的樂觀。
支持他們樂觀的基礎有兩點。
第一點,海軍在戰勝蓋弗拉之前,沒有人認為海軍能做到,所以他們才會用“賭上國運”的一戰來形容這次戰斗。
結果海軍勝利了,雖然勝利的有些湊巧的成分,可是從某方面來說也證明了聯邦海軍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弱小。
他們下意識的會認為,陸軍應該也是這樣,可以復制海軍的成功。
第二點,黑石安全在安美利亞的軍事行動一直很順利,他們錯誤的把一群剛剛拿起武器的平民當成了世界上最精銳的陸軍。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黑石安全還給予了他們足夠的便利和領導,比如說直接讓他們“發現”敵人的老巢,掌握對方的暗哨之類的。
這些戰果,讓國內那些人覺得自己很行。
終于,他們這次碰到了真正麻煩的對手,剛一接觸,就造成了可能兩三百人的死亡。
上士說有一百多人,林奇不信,肯定還有一些搶救不過來的,死亡人數有可能超過百分之十!
這個戰損率太高了,甚至可以說黑石安全的這些人不可能再經歷一次這樣高的戰損率,否則這批人就要全部“退休”。
因為他們的精神會出問題,士兵在戰場上能夠擊殺敵人能力源自于自信。
那是一種“自己不會死”并且“敵人會死光”的自信,他們相信這一切都會發生,所以他們才有勇氣和士氣去戰斗。
可當他們發現“自己隨時隨地有可能會死”以及“消滅敵人很困難”之后,他們就無法再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
他們會畏懼,畏懼會讓他們對命令產生抗拒,抗拒會流于表面,最終影響其他人。
所以一支部隊短時間里遭遇了多次戰敗,或者經常戰敗,很快這個不對就會解散。
這三千人也一樣,脊梁骨都打斷了,怎么可能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