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枚炸彈有八磅重,去掉了不必要的固件,增加了更多的火藥,爆炸的有效殺傷范圍擴大到了二十五米,并且會產生更多的破片。
換句話來說,現在每一架飛機可以搭載大約六十枚左右的,采用了類似槍械的供彈裝置。
只要投彈倉倉門打開,這些炸彈會在四十秒內全部投擲完畢。
到目前為止,爆鱗龍還只有六架試驗機型,其中有一架是原型機。
這些本來并不在“展示”的名錄內,屬于聯邦軍事中的高度機密,加上有其他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在,林奇也沒有想過早早的暴露這些裝備。
盡管他知道,最終是會暴露的,但早一些和遲一些的效果差距很大,別看可能只有兩三年甚至一年,幾個月的差距,這段時間在戰爭爆發的前一刻,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但國防部和總統府似乎希望能從盟友的面前掙回面子,加上林奇覺得這里面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他沒有第一時間的回避,而是在思考。
有人在背后下黑腳,這就是資本先行的壞處,任何事情,包括了政治,軍事,在一定程度上都要為資本讓道。
甚至林奇這一刻都能猜測得到,一旦自己的轟炸機曝光之后,除了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外,并不會地帶來更多的好處。
原因很簡單,這些轟炸機已經曝光了,不管是盟友還是敵對陣營,以后人家都會把這種轟炸機作為主要防御和偵察的對象。
如果國防部要下訂單,說不定就有人會跳出來,以這些理由把它排擠出大訂單名單。
軍備競賽肯定是希望有一些秘密武器,而不是那些誰都能看見的東西。
林奇沉默了一會,就一會,然后答應了下來,不過他也有一個條件,“你們不應該過度的插手我公司的內部事情,我知道訂單是你們下的,但如何執行應該是我的事情。”
他在指國防部過多的干涉了這次軍事行動,而不像是安美利亞那邊的剿匪任務。
聯邦政府和國防部都沒有當作一回事,也沒有插手的欲望,林奇布置了具體的步驟之后,剩下來的就是高效的執行。
不得不說,他的策略很好,大家執行的也很到位,不像現在,國防部的人還想著要插手,結果弄的一團糟。
電話另外一頭的官員愣了一下,“我可以把這個情況匯報上去,你等我消息。”
林奇掛了電話之后,給飛行研究所打了一通電話,告訴了他們隨后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于是兩名正式的飛行師帶著已經能獨立駕駛飛機的飛行員一起,開始為計劃名為“爆鱗龍”,實則為“奇-I”型轟炸機進行起飛準備。
是的,林奇就是這么的無聊,所有的攻擊機都會以“林”作為開頭,像是現在正在研發的第一代“林-I”型攻擊機。
和已經有了試驗機的“奇-I”型轟炸機,組合起來就是林奇。
有錢人的樂趣就是這么的樸實無華!
至于為什么攻擊機的研究會比轟炸機更慢……這大概是因為攻擊機對飛機整體技術的要求更高的原因,而現在的轟炸機只需要更大的升力、負重能力有關系。
一個是尖端科技的高度結合,一個只需要堆不那么尖端的參數就行了。
大約半個小時之后,國防部同意了林奇的要求,他們會把指揮權重新還給黑石安全公司,但他們也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盡快鎮壓前線戰場,為聯邦找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