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產生實際的市場交易行為,這就不符合所有納稅的先決條件,而投資的回報在聯邦法律來看,可以不需要納稅,或者只需要很少的納稅。
各個地區和州法律不同,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就算再有差異,這些差異之間的差距也不是很大。
如果再把免稅稅額給林奇,林奇就可以不用交稅了。
民眾們會對這個事情很敏感,你永遠都不要“假設”那些民眾能體諒市政廳的決定,也不要低估了他們胡思亂想的能力。
一旦林奇的這個明日之光投資公司被免稅了,民眾們肯定會沸騰起來,他們會認為這是黑幕,但其實并不是。
民眾們才不會管這些,他們只會鬧起來,然后引來調查組進行調查,接著連調查組一起被噴……
說起來真滑稽,資本大鱷不交稅或者少繳稅,反過來真正足額納稅發展建設這個國家的,是那些不那么有錢的人。
他們的神經很敏感,最好不要讓他們有鬧的借口。
市長抬頭看了一眼林奇,林奇表現的很平靜,其實雙方都知道對方想要的是什么,但誰都沒有先抖落出來。
大概半分鐘后,市長才嘆了一口氣,“這樣吧,地產稅可以少繳一些,但不能少太多。”
“一些其他項目上我們也可以給予一定的配合。”
地產稅屬于“地方稅”,這部分的資金會直接留在布佩恩的財政之中。
聯邦的稅主要有三層結構,地方稅,州稅,國稅。
這三種稅就像他們的名字那樣,誰的稅,誰收錢,地產稅的土地都來自于各地土地,所以這部分幾乎都留在了地方,作為發展建設用的經費之一。
市長覺得只能從這方面給林奇一些“好處”了,一點好處不給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個什么產業孵化園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項目。
“很棒的決定,我很滿意,我們可以談談接下來的一些問題了。”
市長讓秘書送來了一份規劃用的地圖,整個布佩恩變成了一平面,已經使用的土地是有顏色的,沒有使用的土地則是藍色的。
地圖上有很多有顏色的圖塊,林奇的目標在城市之外。
他不會去想著在布佩恩城市線的邊緣買下大塊的土地等升值,因為之前金融海嘯的緣故,加上聯邦市場回暖,大量的資金流入實業當中。
實業發展迅速,房地產的開發就會萎縮——原因很簡單,當實業處于高速發展期的時候,資金的流動涌向回報率更高的實體領域,流入房地產開發領域的資金就會減少。
并且現在社會中下層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他們對房地產的購買力相對低下,房地產在接近飽和狀態的邊緣,就不會有新的項目啟動。
資本永遠都是逐利的,這里需要體現的是“逐”,它會追著風口跑,而不是提前到下一個有可能會有機會的風口處提前投資。
那種提前投資不是投資,只是一種賭博行為!
也有人喜歡投機,并且投機成功的回報率驚人,但不是每一次都能猜對。
猜對一次回報率驚人,猜錯一次損失也驚人!
所以整體來說,布佩恩的城市圈如果想要擴大,沒有十年二十年幾乎沒有什么希望。
林奇覺得未來十年內差不多就會有新一輪的戰爭爆發,到時候資金和人口的流向更不可能讓城市圈擴張,所以賭這個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