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想要這個角色,這么大的制作,對她的演藝生涯來說將是一個空前的提升。
電影圈里有一個很奇怪的辦事風格,一個演員能拿多少錢,取決于上一次他/她/它拿了多少錢,以及他/她/它最后一部電影的回報是否合適。
如果一個電影主要演員上一部電影拿了二十萬的片酬,回報比率高達三五倍,那么這一次片商就敢開出三四十萬的片酬來。
對于票房和投資的狂熱追求也是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畢竟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太少了。
像是歌劇之類的離普通民眾太遙遠了,聽不起是一個問題,聽不懂更是一個問題。
至于其他更花錢的娛樂活動……那些不在普通人們的考慮范疇之內!
他們只能把娛樂方式放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比如說一家人四口人花上一塊九十九分乘以四的電影票錢,然后獲得兩桶免費的爆米花和四杯免費的檸檬水,享受接近兩個小時簡單普通的快樂,這就很好。
聯邦有六千多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屬于社會中下層,他們的娛樂方式中就包含了看電影這一項。
假設其中的百分之一,也就是其中的六十萬人,每周會去看一次電影,那么他們每周都會為電影供應一百二十萬的票房,每個月就是四百八十萬。
但實際上現在把看電影作為主要娛樂方式的人并不在少數,每到周末幾乎所有的電影院從下午開始,就一直爆滿到凌晨。
并且很多人并不只看一部電影,他們會看兩三部甚至更多,這也意味著每個月會有更多的實際票房!
五六千萬的票房,或者七八千萬甚至上億。
這筆利潤是看得見的,它就在那,每個月都會有專業的機構進行統計,這個規模也在不斷的膨脹。
這種可以預見的收益刺激著每個投資者的內心,他們堅信自己能用三五十萬,就能創造出一個奇跡。
他們不需要自己獨吞全部的利潤,他們只要其中很小的一塊,百分之三?
或者百分之五?
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的回報率,這就是他們追求的。
至于風險和虧損,那是在追求可觀回報過程中必須也必然存在的,他們可以接受這些風險的存在!
而這,就是電影行業發展迅速的原因,每個人都想要從每個月的票房中分一些。
不只是制片商,投資者,電影的導演,攝影,演員……他們都在分這些錢。
佩妮的片酬已經到了目前年輕女星的上限,二十萬,她想要再往上機會不那么多。
之前她就和自己的經紀人討論過這件事,首先她必須參加一些大制作的拍攝,并且證明她有能力扛得起大制作女主角的能力。
然后要提升自己的片酬,最少提升到三十萬。
最后票房取得醒目的成績,那么她就能夠真正的成為超一線的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