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人的態度,他們的做派,他們的思想,和這里都格格不入,這讓伊莎貝拉有些不太適應。
盡管她知道自己把聯邦人帶進來,肯定會付出很多,可她還是忽略了聯邦人的無恥程度。
或者說忽略了林奇的無恥程度,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給她什么自主權,無論她說什么,做什么,都是計劃好的。
當她對那些計劃有不同的意見時,沒有人會尊重她的想法。
伊莎貝拉沒有繼續糾纏,她換了一種方式來尋求答案,“為什么我們那么著急地向北推進,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但應該知道的事情正在發生?”
指揮官看著,表面上保持著一定的尊敬,不過他的眼神中,卻沒有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也許有,也許沒有,這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我們要做的,就是服從命令!”
第二天,又來了一批新員工,這些員工是從社會上招募后經過培訓而成的,他們這一批人沒有和國防部的士兵們混編,而是單獨成立了一支隊伍,這么做也是林奇的授意。
聯邦的那些士兵接受了太久的“正確教育”,從某方面來說這其實是國防部一種很理想化的規章制度。
國防部希望每個士兵都有榮譽感,都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拯救,而不是侵略,這就讓他們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會選擇一個明顯的錯誤答案。
比如說有時候他們的敵人過于年輕,過于老邁或者是女性時,他們居然會天真的希望別人放棄抵抗。
抑或是當他們遇到了敵人的防御工事時,他們居然沒想過用一些好用的辦法,而是正面的進攻。
這不是正義之戰,更重要的是林奇先生在會議上說了,必須在六月前,進入指定區域!
沒有更多細節的解釋,指揮官們坐在一起小聲的討論著接下來的戰斗要怎么打。
伊莎貝拉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望著窗外發呆。
兩天后,她看著一大群打著自己旗號的聯邦人北上,她總有一種自己被耍了的感覺。
這不是幫她奪回她的一切,而是讓她背負責任呢!
瑞恩也在這一次出征的序列當中,運兵車從城市中出來之后越往北,地形的起伏越大。
馬里羅的地形和納加利爾正好相反,在納加利爾更多的都是平原地區,但是在馬里羅,山區比較大。
地質學家稱這是地殼運動造成的,至于是不是,誰知道呢,反正就當他們說的是真的。
周圍從小山坡到出現了一些更高的山,最后這些山連成了一片。
人在山下的公路前進時往往看不見山頂,這會使人們有一種自我渺小的感覺。
他們正在向一個關隘前進,這里曾經是馬里羅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從這里北上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果要繞開這里,至少要多走七八百公里的路!
而這一座關隘,又被馬里羅人稱作為“熊關”,以此來彰顯它的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