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曼先生笑著說起這里發生的事情之后,他像是無意的問道,“如果是你,你會起什么名字?”
林奇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其實我們可以把這件事拆開來看。”
“我們不一定要在名字里加上拜勒聯邦或者和拜勒聯邦有直接聯系的詞,或者其他什么隱射的內容。”
“這是一個國際組織,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人接納它,就必須讓它看起來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些人的工具,至少看起來是這樣。”
“那么它就應該有一個簡單,通俗,又能體現出它核心價值的名字。”
林奇抿著嘴,思索了一會,“世界發展委員會!”
特魯曼先生愣住了,緊接著皺起了眉頭,開始認真的思考這個組織名。
不考慮其他一些因素,他不得不承認,“世界發展委員會”肯定比“拜勒國際金融秩序促進聯合大會”這樣的蠢名字好的多!
多的多!
簡單,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一聽就會給人一種“這個組織真他媽厲害”的感覺。
有時候感覺很重要,特別是第一次的感覺。
只是……這個名字不能體現出拜勒聯邦的地位,就算特魯曼先生很喜歡這個名字,最終大家還是要討論的,肯定會有人不同意。
他看向了林奇,“如何體現出我們的價值呢?”
林奇很悠然自在,“我們不需要在這個組織的名字上體現出來,那是一種務虛的做法……”
對于林奇的說法特魯曼先生是非常同意的,他也不喜歡這種務虛的做法,可很快他就意識到他可以不喜歡,但其他人不僅喜歡,也需要。
這不是什么矛盾的說辭,聯邦人需要自豪感,自豪感這種東西很虛無,它不是一枚五十分的硬幣,可以被人捧在手心,確確實實感受到它的存在。
自豪感很不可捉摸,它只是一種狀態,恰恰務虛能很好的滿足人們自豪的所有條件。
如果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里出現了和聯邦有關系,并且被聯邦主導的內容,那么自豪感就會讓聯邦人格外地自豪。
不僅如此,很多地方也都有著類似的需求,在逃避主義盛行之后,整個聯邦社會,包括了社會中的個體,實際上都在追求一種被認同的結果。
國家更積極的加入到國際事務中的目的,就是或許認同。
這個名字很好,但它不夠務虛,這看上去有點滑稽,可有時候它又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林奇似乎猜到了特魯曼先生的想法,他的話來了一個轉折,“……不過,我們有其他辦法讓它和我們聯系在一起,這就是我一開始說的,把它開拆來辦。”
“國際組織,和成立國際組織的過程中,它們本身是一體的,但我們可以拆開。”
“比如說我們將和多個國家在拜勒聯邦的核心城市布佩恩,簽訂了《布佩恩條約》,依照條約的內容,建立了世界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