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發展委員會這個名字很快就在聯邦政府內部通過,最關鍵的是特魯曼先生用《布佩恩條約》說服了那些顧問,他提出如果可以的話,這些顧問也能留在歷史書上。
于是這些顧問們再也沒有反對的沖動了,至于總統先生,毫無疑問,歷史書關于《布佩恩條約》的一頁會這么寫——
在……總統先生執政時期,拜勒聯邦的發展如何如何迅速,并在某年某月某日,主導與多國簽訂了影響世界的《布佩恩條約》……
所以從一開始總統先生就沒有參與過取名的問題,他只是笑呵呵的看著大家爭的滿面通紅。
國際的目光都關注在聯邦的時候,北方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因為北方發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露天銀礦,現在這塊地皮名義上在伊莎貝拉的手里,很多人都盯著這塊地流口水。
別看它之前簽給了查理(妹),按照合同來說它現在應該屬于查理(妹)的財產,但隨后聯邦政府公布了查理兄妹的罪行。
馬里羅政府也立刻宣布了將查理兄妹列為通緝目標,并追究他們在炒作白銀過程中對馬里羅人民造成的傷害。
盡管可能整個國家炒白銀的人加起來還不夠十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簽下來的銀礦,自然也重新回到了“國有”狀態。
于是一些人都開始打起這個銀礦的主意了,包括了馬里羅總統。
馬里羅總統是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性,他有一頭銀灰色的頭發,加上深藍色的瞳孔讓他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他和那些發達國家的領導人似乎不太一樣,他不胖,身材不錯,說他是明星恐怕都會有人相信。
他身上有著馬里羅統治者的血脈,據說他和某個大軍閥多多少少還有一點血緣關系。
可這沒有用,他就是一個傀儡,他的命令甚至都沒有多少人愿意服從。
馬里羅的政權最初被推翻之后的確迎來了幾年的穩定期,但隨后民族矛盾再次爆發,軍方將領和反對派不斷的政變,以至于發展到了今天這個鬼樣子。
軍閥林立,政府成為了擺設,如果有人敢公開表示對軍閥的行為不滿,很快他們就會全家被掛在路燈上。
暴力影響和統治下的馬里羅,已經沒有了和平主義者生存的土壤,不戰斗,手里沒有人,說話都不大聲。
軍閥的割據讓馬里羅政府一點錢也收不上來,能維持現在所謂的政府還在運轉,實際上也是那些軍閥的意思。
他們會捐一點錢給政府讓它維持下去,而不是看著它垮掉。
馬里羅政府垮掉對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好事,一旦真的發生了那種情況,就意味著軍閥割據會快速的變成分裂統治。
軍閥們面對的將是一個很麻煩的局面,如果他們不進行統一戰爭,每個軍閥就等于一個小國家。
那些跟著他們的人也會極力促成這件事,比起當一個軍閥中的小頭目,不如當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軍閥們不想這樣,分裂的馬里羅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但如果不讓馬里羅分裂,就必須進行統一戰爭,在他們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這些人不可能進行統一戰爭!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維持住馬里羅最后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