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不會主動的告訴你,你出口或者進口了什么東西,符合國內貿易條款中的某一條,能得到怎樣的補貼,他們不會提醒你。
你必須自己發現,然后自己去申請,才能得到相應的補貼補助。
而且其中有一些,是具有指標性質的,只有部分人能吃到這些紅利,大多數人都吃不到。
為什么國際貿易里能賺錢的要么是大機構,要么是小機構,處于中間的不能說不賺錢,只能說很難賺更多的錢?
就因為政策動向的問題,小公司無所謂這些,體積小,調頭快,什么賺錢,他們就一窩蜂的去做什么。
直接把一個產品做垮,然后迅速的換另外一個產品,看上去他們始終跟在時代屁股后面吃屁,但至少這個屁是有味道的,比喝風管飽。
中型的企業調頭困難,如果一開始選擇錯了產品,或者拿不到指標,很有可能產品沒出國,就出現了虧損,這個時候還要調頭,代價就更大了。
那些大集團公司能吃到政策的紅利,他們甚至成本價對外銷售都能賺到撐不下去,最終中型企業的盈利就成了問題。
現在不同了,什么能做,有什么財政補貼,都非常地明顯,這也給了大家更多創業的動力。
就在男主人思考著是不是可以嘗試著創業時,很快就出現了不久前發生的那一幕。
他們目瞪狗呆的看著自己的女兒直接向林奇先生發起了攻擊,然后被林奇先生從容的化解,明明應該是讓人歡笑的場面,兩人卻一身冷汗。
他們彼此對視了一眼,頭皮在一陣發麻后,緊繃了起來。
男主人剛要站起來,女主人按住了他的肩膀,“我先上去看看……”
十幾分鐘,女主人從樓上走了下來,把發生的一切都說了一遍,男主人聽完之后有些頹然。
比起普通家庭把孩子從小就看作是一個勞動力的生活方式,中產階級家庭更喜歡用“小王子”和“小公主”來包裝他們的孩子。
他們喜歡讓自己的孩子還在小時候就有一種對比性的優越感——指和社會底層對比。
但恰恰就是這種他們培養出來的優越感,成為了麻煩。
其實不喜歡林奇的人也有,不喜歡他的人無論他做什么都不會喜歡他,有些人會認為林奇是一個小偷,他們認為林奇偷了某個人的成功,讓自己成為了成功的那個。
也有人總覺得他只是社會底層出身,即便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也還是一個底層人。
總會有人找很多理由為自己不是“主角”做理由。
朱蒂從小就是“明星”,一路順風順水,直到他想要在林奇身上找一個大新聞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慘痛的教訓。
然后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第二次。
女主人很無奈,隨后又有些擔憂,“我有些擔心,她做的太過分了,也許我們應該去道歉。”
男主人腦子有點亂,“可是我們連半山別墅區的大門都進不去,我們又怎么去道歉?”
半山別墅區可不是中產階級能進的,除非他們帶著自己的誠意一直在門口等著,去“偶遇”林奇出門或者回家。
男人想了想,安慰性的說道,“也許事情不會變得那么糟,他那么有名氣,不會和我們計較這些,朱蒂只是一個年輕的女孩……”
可林奇先生,似乎并不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