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一支旗甲鮮明的魏軍,浩浩蕩蕩開到玉城關下。
領軍將官抬頭觀望,看到關上魏國旗幟迎風獵獵,守關魏軍精神昂揚,并沒有引起懷疑。
關門打開,兩萬魏軍進入玉城關。
魏軍根本不知道,玉城郡和玉城關都已落入秦軍之手。
他們中了秦軍埋伏。
激戰數個時辰。
魏軍主將被斬殺,兩萬士兵戰死一萬,俘虜一萬。
有心算無心,而秦軍的損失,幾乎可忽略不計。
幾場戰下來,秦軍對白起由衷佩服、愛戴。
……
秦都咸陽,章臺宮。
秦王正與眾臣,討論國事。
自從嬴政親政后,原本十日一小朝會、一月一大朝會的舊習,被他改成三日一小朝會,半月一大朝會。
這已經是非常勤政了。
嬴政想及時掌控秦國發生的大小國事,并及時商討處置之。
沒有朝會的時間,則將奏折篩選后,一部分送到丞相府由丞相處置,另一部分由秦王處置。
就在這時,一名甲士捧著一卷奏折跑入大殿,單膝跪地:
“啟稟陛下,河西捷報!”
郎中令下去接過奏折,送到秦王面前。
嬴政打開看了看,臉上難得浮現出笑意:“念給諸位臣工聽!”
“諾,陛下!”
郎中令高聲宣讀道:
“稟陛下:
臣白起,已攻克魏地玉城郡、玉城關,并殲滅魏來援精銳一萬、俘虜一萬。
繳獲軍糧、軍械、戰馬……
如何處置玉城郡、俘虜等,是否繼續出兵大梁,請陛下定奪!”
郎中令宣讀完畢,朝堂下方便炸開了鍋,文武大臣們興奮不已。
“好,好啊!”
“實在是太好了,我大秦拿下玉城郡、玉城關,便是掐住三晉咽喉!”
“陛下英明,啟用白起將軍!”
“……”
嬴政掃了大臣們一眼,郎中令知曉陛下有話要說,高聲道:
“肅靜!”
眾臣工立刻閉嘴,現場鴉雀無聲,將目光看向王座上的少年秦王。
嬴政道:“玉城郡大捷,白起居功至偉!”
他話鋒一轉,威嚴道:
“即刻擬詔:令將軍蒙恬為玉城郡守、兼玉城郡郡尉,統領玉城郡軍政要務。”
“令將軍張單為玉城郡郡丞,協助蒙恬鎮守玉城。”
“令白起、蒙鶩勿再對魏采取軍事行動,留四萬秦軍鎮守玉城,率領剩余大軍回咸陽聽命,并將玉城郡所有百姓、俘虜、部分糧草輜重,隨之帶回。
玉城郡百姓,分別編入河西、上谷等沿途諸郡。”
“令玉城至咸陽各郡,做好接納玉城人口事宜,此事細則由丞相府頒布。”
“令以上各郡,抽調田地甚少、卻人口頗多的貧困農戶,遷往玉城郡定居、耕種,要事快辦,一月內務必完成。”
“俘虜、輜重、糧草等問題,交由丞相府全權處置。”
隨著少年秦王,一系列政令、軍令下達,河西、玉城之事,已然落下塵埃。
司馬懿一拱手,由衷道:“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其他文武大臣,也紛紛彎腰拱手,敬畏道。
司馬懿對嬴政,越發佩服!
此子當真了不得,不愧是能成為千古一帝的存在!
他明白秦王深刻用意。
嬴政幾乎每一道詔令,都是富有深意的。
對河西與玉城之穩定,起著定海神針般的作用。
蒙恬文武雙全,是為帥才,由其坐鎮玉城郡,外加四萬秦軍精銳,萬無一失。
嬴政將玉城郡人口全部遷徙至秦各老郡,并將各郡貧困、缺地老秦人遷往玉城郡,這一招是為高招。
一箭三雕。
其一,最重要的是,短時間內解決魏地無法融入秦國,隨時可能反叛之憂。
將玉城郡從靈魂與肉身上,完全同魏國割裂。
其二,將玉城郡百姓打散,編入各郡,既解決了魏地反叛隱患,假以時日,又可將玉城人口轉化為大秦人口。
其三,那些貧困老秦人,搬入玉城郡,將獲得良田,生活向好,他們定對秦王感恩戴德。
以后定會積極參軍守衛玉城,因為這里已是他們的家園。
停止對魏國繼續用兵,也是英明決定。
司馬懿完全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