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又花費大量武功值,給白起招攬了870名1級鐵鷹銳士。
加上前次招攬的130名,合計1000名。
嬴政看過白起詳細的匯報,鐵鷹銳士的作用,在河西、玉城之戰中,都得到最為明顯體現。
秦王還給白起下達命令,讓其從軍中選出精銳,再次擴充鐵鷹銳士數量。
并撥下數十萬兩白銀。
“諾,陛下!”
白起道:“陛下,現如今我秦國地盤大增,是否擴軍,增強軍力?”
嬴政聞聲,臉上流露出苦澀。
秦國現有精銳重裝步兵十萬,輕步兵十萬,騎兵幾乎沒有,正規軍合計二十萬人左右。
重步兵除了有兩萬鎮守咸陽外,其他都派出去,一旦發生戰事他們都將奔赴戰場。
輕步兵則全部被派上戰場。
各大郡縣守軍,都是從當地招募的二線兵卒,他們半耕半軍,有五萬人左右。
何謂半耕半軍?
就是既種田,又當兵。
無特殊情況,這些人農忙時會回家務農,農忙完了又繼續來當兵守城。
這點兵力,對于欲一統東隅諸國,建立大秦帝國的嬴政來說,實在太少了。
他也一直都想擴軍,組建強大的重裝騎兵軍團等。
但奈何國庫空虛,囊中羞澀!
養正規職業軍隊,是十分燒錢的事,重裝騎兵更是燒錢的厲害。
養一支一萬人的重騎兵,按照最低標準,也需要350萬兩白銀/年。
主要花費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員軍械、馬具、馬匹、服裝支出;
二、隨軍鐵匠等工匠支出;
三、騎兵、馬匹口糧支出;
四、騎兵軍餉;
五、雜役工資。
如此算下來,一支萬人重裝騎兵,每年最少要350萬兩白銀開支。
重裝步兵的開支是重裝騎兵的五分之一左右。
輕步兵開支則不足重裝步兵的一半。
半耕半軍的地方募兵,開支則更少。
而秦國每年稅賦收入,將粟米、絹布等都折合成白銀,不過1500萬兩左右。
其10萬重裝步兵軍費700萬兩白銀;
10萬輕步兵軍費300萬兩白銀;
5萬地方募兵大概75萬兩白銀。
如此,軍費就占了稅負收入的三分之二多。
余下425萬兩白銀,則是用于:
給官員發俸祿、王室開支(各項禮儀、修葺宮殿等等),150萬兩/年;
修葺官道便利交通、修葺溝渠灌溉農田等民生方面支出,200萬兩/年。
如此下來,秦國國庫每年盈余,也就75萬兩白銀左右。
若是遇到不好的災荒年份,賑濟災民,國庫還要虧空。
這讓嬴政如何擴軍,增強實力?!
更何況,權相呂不韋霸權期間,因其大量貪墨國庫庫銀,造成國庫大虧空。
嬴政接盤親政的時候,還欠著各大商行諸多銀兩,軍卒工資也虧欠許多,官道、溝渠等缺乏修葺、開掘。
不過好在嬴政誅殺呂不韋、嫪毐、趙士高等官員,并抄沒他們家產,給國庫增加了1500多萬兩白銀。
這才將將呂不韋留下的窟窿,給補上。
即便如此,國庫結余也就100萬兩多點。
至于,河西、玉城之戰收繳的軍糧、兵器等物資折合銀兩,除去獎勵給將官士兵們,所余也不多。
平定巴蜀叛亂,收繳的叛軍物資,也如此分配。
嬴政無奈道:“上將軍,現國庫空虛,擴軍之事,我們以后再議。”
“諾,陛下!”
白起帶著鐵鷹銳士離開章臺宮,前往駐扎在距咸陽數十里外的大營。
……
嬴政道:“讓錦衣衛指揮使進來!”
一直候在外面的紀綱,步入大殿,跪倒在地:“臣,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