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汗清并不清楚鐵木城在哪里,貌似這次撤退只顧一路向南,途中并不會經過什么城池啊!
想來是陸沉派出的斥候在附近發現的吧!
“鐵木城?!”
聞言,韓庭虎頓時喜形于色,“這么快就到鐵木城了!”
說著,韓庭虎抬手一拍李汗青的肩膀,“汗青兄,鐵木城離鎮北關只有二百八十里……原來,我們四天時間趕了五百里地!”
在這冰天雪地的曠野里急行軍,沒有參照物(城池),每天趕多少全憑經驗推測,李汗青就沒什么概念,韓庭虎倒是能推測出來,卻也不可能太準確!
“挺好!”
李汗青也露出了笑容,可是,卻還是隱隱有絲絲不安在心頭縈繞著。
李汗青搞不懂那不安來自何處,只得暗自警醒著自己——龜兒的,還沒到鎮北關呢,千萬不能松懈啊!
但是,多數兄弟顯然都已經被喜悅吞沒了,一時間,隊伍里談笑聲四起。
“狗日的,沒想到這么快就到鐵木城了……”
“北蠻人一直沒追上來,怕是也被這場大雪困住了……”
當然,也有些謹慎的聞言便駁了一句,“我們都沒被困住,北蠻人能被困住?他們可都有馬騎呢!”
“管他娘的!”
聞言,有人默然,也有人不以為然,“先去鐵木城過夜,明天繼續往鎮北關撤就是了!”
“對對對……”
附和聲四起,“等北蠻人追來,老子們早入關了……”
眾將士精神振奮,調頭向東,繼續往前趕去,留下了一路談笑聲。
又趕出六七里地,暮色已沉,沉沉的夜幕下,一團昏黃的火光便印入了李汗青的眼簾——鐵木城,到了!
短短三個月,大黎軍隊在廣袤的漠北草原向北推進了一千二百余里,戰績不可謂不輝煌。
同樣是三個月,隨軍丁壯不僅支撐起了百萬大軍的后勤補給,還在東西長五千多里、南北寬一千二百余里的占領區內建起了三十余座城池,初步實現了皇帝陛下步步為營的戰略計劃,其勞不可謂不苦,其功不可謂不高。
鐵木城地處中軍的進軍路線上,是開戰之初建成的六座城池之一,比之后來建成的那些城池,規模更大一些,城墻也更高、更牢固一些。
走到近前,李汗青抬頭一望,不禁心中發緊。
兩丈多高的城墻上燈火通明,人影幢幢……這氣氛,好似大戰在即啊!
隊伍前面,張文彬已經在和城中守軍交涉了。
張文彬身為屯衛左將軍,堂堂正三品武將,又正好在中路軍中,交涉自然順利。
不多時,守軍便將李汗青一行放進了城,又給他們分配了一塊營地,送來了水和柴禾等物資,極為殷勤周到。
馬肉和水下了鍋,慢慢開始有香氣溢出,勾得人想吞口水。
眾將士也已解下綁腿布,烤干了鞋襪和褲管,慢慢恢復了精神,便打開話匣子天南海北地胡侃起來,全然忘了一路上的疲憊和艱辛。
六百多人,二三十堆篝火,李汗青依舊和左驍衛的兄弟們坐在一起,卻不怎么想說話,只是靜靜地聽著其他人說。
薛亢在說著一路上的驚險刺激,說動激動處時,雙手一陣比劃,一雙眸子里神采奕奕。
侯近山在說著大黎如何如何強大,眼下的形勢將會如何如何逆轉,瘦削的臉龐上滿是憧憬。
不少人在查漏補缺般地附和著,或激動,或憧憬。
不知為何,這場面看得李汗青有些傷感。
他不知道這些袍澤是否真如他們表現出來的這般輕松樂觀,但是,面對目前的形勢,他無論如何都樂觀不起來。
篝火旁沒有姚仲義的身影,也不見陸沉,這個發現讓李汗青越發地憂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