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順義城失守的消息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如今陛下龍體抱恙,難以坐鎮朝堂主持大局,身為臣子,我等需盡力為陛下分憂。太子殿下雖然還沒到,但事情緊急,我們先就順義城失守一事先商議一番。”
溫體仁看向周延儒,道:“周大人,你覺得順義城失守一事,朝廷該作何應對?”
周延儒并沒有想過要開口,但溫體仁這么一問,他身為內閣排名第二的閣臣,若是不回,必然不行。將此事在腦中稍作整理,周延儒便答道:“順義城在之前堅守了數日,而在后續援兵進駐后仍然丟失,這其中肯定有其他情況發生。本官以為,朝廷要差遣人員前去調查此事。同時,讓在通州擔任勤王大軍主帥成國公繼續堅守其余城鎮。堅決不能再讓韃子攻占其他地方!”
說完,沒有人表示贊成,也沒有人旗幟鮮明地站出來表示反對。
“周大人所言,確實很有道理。順義城之前一直靠著原來的守軍堅守了數日沒被韃子攻破,而后又有山東劉澤清和山西王樸的兵馬進駐增援,三方加起來足足有差不多倆萬多兵馬。如此多的兵馬,竟然沒有守住半日,便讓韃子占領的順義城。此事,的確是有些蹊蹺,必須要派人前去好生調查一番。”
“溫閣老所言甚是,本官也覺得此事很是蹊蹺。怎么守軍多了,反而還守不住了?這其中的內因,不查不行!”
溫體仁一表態,薛國觀便跟著出來附和。
同為內閣的王應熊,也是溫黨一員,也開口表態。內閣剩余倆人,就姜逢元和劉宇亮沒有表態。不過,不管他倆表不表態,事情討論的結果似乎都已經出來了。
兵部的倆位侍郎,其中一位也跟溫體仁有著千絲萬縷地聯系。同樣十分贊同溫閣老的提議。
由此可見,以溫體仁領銜的溫黨,在朝中勢力的強大程度。就從文淵閣內這**個人便能看出來。
這時,門外終于傳來了“太子殿下到!”的傳報聲。
眾人便移步到屋外恭候太子朱慈烺。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諸位大人請起!咱們進屋說話!”
朱慈烺大步流星的走進屋內,自覺的坐在了首位上。然后招呼眾人都坐下來,他也不廢話,直接進入主題。
“各位,想必順義城失陷的消息你們都已知曉,本宮就不再多說。不過,順義城是我大明的城池,順義城內的百姓也是我大明的子民。身為大明官府,朝廷不能不管不顧,必須要拿出一個章程出來。首先,本宮先表明我的態度,順義城必須要收回來,而且要在第一時間將其收回來。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沒想到太子殿下一來就表示要立即收回順義城,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太子殿下會說的如此直接。不過,說是說,做是做。說都會說,關鍵是事情得像說的一樣辦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