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戶部尚書,倪元璐也不怕這位有從龍之功的新任翰林院大學士。
“楊大人,此言差矣!直隸府內受災的百姓確實不少,而且還有不少是從全國各地流落到直隸府的。但你可曾知曉這倆百多石糧食是我的大明國庫接下來一年的用度,直至明年年末,國庫將不會有其他進項,只能靠這倆百多石糧食支撐。陛下,微臣這是為我大明社稷著想,還請陛下圣斷!”
看著倪元璐那一臉誠懇無奈的神情,朱慈烺這心里著實是有些同情。將這空虛的大明財政交給倪元璐掌管,也確實有些難為這個已經過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了。朱慈烺本想說倆句安慰倪老頭的話,但楊廷麟卻又開口了。
“倪大人,此次下官封圣意前往直隸各縣進行賑災,所賑災的對象均是因韃子入境而受到迫害的百姓。韃子過境,當地老百姓肯定會被搶掠一空,若是沒有足夠的糧食賑濟,只怕會出亂子。陛下,還請您看在直隸百姓遭受韃子兵禍之苦的份上,從國庫多撥發一些糧食。”
這件事現在就等著朱慈烺發話一錘定音了,到底是調多少糧食,只有天子能做主。
朱慈烺看了看自己的師傅姜逢元,發現他低著頭,沉默不語,一點兒不想摻和進來。他只好選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來處理這件事。
“倆位愛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了,也能理解你們的良苦用心。暫時朕也不好說派多少糧食給楊愛卿拿去賑災,不如就先這樣,國庫先調撥六萬石糧食給楊愛卿,楊愛卿先行去直隸各縣賑濟當地百姓。若是后面糧食缺額很大,朕再給愛卿你想辦,總之,朕是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大明子民活活餓死的。”
天子如此說,也是對楊廷麟和倪元璐倆人做了讓步。他們二人自然也不好再繼續在此事上爭論下去了。
“陛下,微臣有奏!”這時,刑部尚書謝升從班列中走出來躬身道。
“謝愛卿有何事要奏?”
“陛下,對于原閣臣薛國觀、王應熊二人的三司會審,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已經有了最后的審判結果。這是會審完成的奏疏,還請陛下御閱!”
最近幾日的關注中心全在北邊與韃子的戰事上,朱慈烺差點兒就把這茬給忘了。
“快呈上來!”
百官們聽到三司會審已經有了結果,各自懷心思,若有所思。薛國觀和王應熊倆人都是內閣大臣,皆為溫黨一派。現在溫體仁已經辭官返鄉,陛下對溫黨的清洗,就立刻拿薛國觀和王應熊二人開刀,百官們無不佩服這位八歲陛下的魄力。可請回孫承宗坐鎮內閣,這朝局也還亂不了。現在想起來,百官們更有些心驚這位小陛下的行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