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蟻后的作用被取代了。
雖然宿主出現之后,蟻后就只是只負責生育的機器,可是現在,它連當生育機器的資格都沒了。
因為宿主剛剛掌握的方法可以生的更多,還生得更好,最重要的是不用自己親自上陣。
同時,宿主在思考怎么進一步改進“蛋液”的生育模式。
一個池子里孵化百萬只螞蟻,不如將池子挖得小一點,每個池子的螞蟻也少一點。
這樣可以更精確的控制,同時也能減少意外的損耗——有一部分螞蟻沒有爬出池子就被踩死、壓死了。
同時,還可以將孵化池從一次性轉化為永久性,這樣就不用繁復的挖池子了。
融化僵尸的液體都是發酵塔的產物,運輸不易,能否將孵化池和發酵塔結合起來?
遺傳物質的制作和投放也很繁瑣,即便不從蟻卵中提取而是從工蟻、兵蟻身上采集,也一樣很麻煩。
那么,能不能研究一下蟻后的生育器官,將其剝離出來,專門制造遺傳物質供應孵化池?
養尸煉尸、土木工程、物理化學、生理天賦等知識技巧在腦海中翻滾碰撞,迸發出激烈的熱情和閃亮的火花。
需求就像是框架,扎實的知識就像是框架中的磚瓦,宿主很快便勾勒出了一幅草圖,并且一聲令下開始了實踐。
螞蟻社會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遠不是人類能比的。
宿主不僅在螞蟻社會擁有強大的控制力,還在家族中一言九鼎,更是掌握了數百個僵尸。
他的話比神諭還管用,不出一個小時,各種資源就籌備妥當,擺放整齊。
照例是人類進行大框架建造,螞蟻負責框架內部的施工。
很快,一個個90厘米高的卵狀事物現了出來,它們一模一樣,不僅形狀,便是色彩、材料也都宛如復制。
一個個卵狀物密集排列,無論長寬間距都一模一樣,誤差不超過一絲,甚至毫無誤差。
隨即,一根根管道狀的事物鋪設開來,架設在卵狀物上方,這些管狀物另一端連接的是發酵塔、營養池。
發酵塔和營養池負責制造“蛋液”,并且將“蛋液”精準輸往卵狀物中,只需要遺傳物質的加入便可以完成孵化。
至于遺傳物質的來源……
宿主將蟻后肢解,把生育器官植入到卵狀物中。
它的工作不再是產卵,而是生產遺傳物質,這比以前輕松了數百倍,生育的效率自然也提升了數百倍。
也就是說,每一個卵狀物中都植入有一個生育器官,每一個卵狀物就是一個蟻后。
眼下還需要從蟻后身上采集器官,可是隨著宿主對這些器官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掌握了其中的奧秘之后,便能自行制作。
同時,宿主還能用超級病毒的方式,令這些器官永遠保持旺盛而鮮活的生機,并不會因為時間而老化。
不僅是生產遺傳物質的器官,還有卵狀孵化塔,以及孵化塔上連接的管道。
這些都被改造為了類似“器官”、“血管”之類的事物。
也就是說,眼前這片密密麻麻的卵狀建筑群并不是冰冷的磚石結構,而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溫度的……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