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商業競標。
這是后世慣用的套路,國家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等,就會經常修建一些基礎設施,然后搞著搞著竟然弄出了個基建狂魔的稱號。
而且這種以工代賑的方法比起直接給錢糧救濟要好很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朝廷既修建了設施,百姓們也得到了錢糧。
一舉兩得,何不美哉?
始皇帝、李斯他們聞言后一個個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蘇陌這話是什么意思。
見此。
蘇陌這才解釋道:“啟奏陛下,雖然朝廷沒有糧食,但是那些商人可有的是錢糧,我們可以讓商人幫我們救濟百姓。”
“商人重利,怎么可能平白無故的拿出那么多錢幫我們救濟百姓?”
李斯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旁邊的六部尚書等人也是點了點頭,這些年始皇帝為了修煉長城和阿房宮動不動就拿商人開刀,現在這些商人精明著呢,一個個的把錢財捂得死死的,想讓這些人拿錢出來實在難于登天。
蘇陌笑了起來,目光看向眾人解釋道:“商人重利雖然不錯,但是如果我們能讓他們有利可圖,那么他們就會心甘情愿的幫我們救濟百姓。”
“趙高,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始皇帝也終于忍不住了,臉上滿是好奇的詢問道。
這個時代的人雖然聰明,但是眼界還是太低了。
蘇陌看著始皇帝回答道:“如今陛下修建長城、修建驪山皇陵,而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些工程進行外包,讓商人組織那些災民替我們修建這些東西,反正朝廷想要修建長城也是要花費錢糧的,現在只不過是將那些商人變成中間商,以商人的精明,他們會使用更低的價格做成這件事。”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代價便可以讓災民們得到了救治,還能讓商人們得到了利益,不僅如此我秦朝的賦稅制度還可以像商人們收稅,這錢財一來二去就又回到了朝廷的手里。”
蘇陌解釋的很復雜,畢竟這里面涉及了經濟學等知識。
一時半會兒是解釋不清楚的,不過始皇帝他們也都是聰明人,很快就明白了蘇陌這個注意的好處。
而在這個時候右丞相馮去疾心中還有一個顧慮:“長城和驪山皇陵乃是我大秦的重中之重,中丞相怎么保證這些商人們為了利益而不偷工減料,做出豆腐渣工程,不僅如此,我大秦現在并沒有多少錢,又如何給那些商人們錢財去修建東西?”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工程招標了。”
蘇陌侃侃而談,盡量讓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和商人進行合作,其實并不需要一口氣將全款都付給他們,完全可以讓商人們先自掏腰包將資金墊付上,只需要我大秦用以后的賦稅作為抵押就可以了。
只要等秋收之后,各地的賦稅收上來,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錢糧支付商人的款項,而且我們還可以分期付款,比如說商人們修建好一部分工程,我們派人去視察,如果沒問題的話,那么就支付這一部分的款項,這樣也可以避免商人們偷工減料,做出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