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張良挑來挑去,最終選擇了楚霸王項羽,畢竟張良和秦國是有血海深仇的,只有投靠項羽才能報仇雪恨。
在見到張良的時候,項羽很高興。
整個六國后人中,張良的名聲是最大的。
在韓國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張良就時常和韓非來往,還幫助自己的爺爺張開地出謀劃策,如果不是韓國被秦國滅了,憑借張良家在韓國的地位,下一代丞相的位置絕對是張良的。
這是一個有著宰相之才的人物。
項羽見到連張良都來投靠自己時,臉上的喜色溢于言表:“有子房兄助我,項羽一定能推翻暴秦,到時候我會恢復六國的地位,實行分封制度,封子房兄為韓王,再現當初韓國張家的輝煌的。”
雖然項羽這個人的確剛愎自用,歷史上范增給他提了不少意見,結果項羽一個都沒有采納,要不然楚漢之爭鹿死誰手還不可知呢。
不過他對于人才卻也非常重視,像韓信投靠他的時候,項羽因為覺得韓信沒什么名氣,所以不怎么重用他。
可是張良這個人不同,對方不僅是六國貴族后裔,而且早就名震六國了。
所以項羽非常看重張良,禮節下士,態度顯得非常誠懇。
“項王不必客氣,如今項王的大軍扎根在巨鹿之外,可要當心秦軍趁著我們后方空虛偷襲彭城。”張良足智多謀,在決定投靠項羽后,便努力為其出謀劃策,“聽說這次領兵的人乃是大秦的中丞相趙高,項王還是要小心為上啊。”
“子房多慮了,我早就有所準備,彭城那邊我駐扎了五萬大軍,想要攻破彭城起碼也要有十萬大軍才有可能做得到,但是秦軍要是敢分兵這么多過去,到時候巨鹿城中肯定兵力空虛,正好給我可乘之機。”項羽哈哈大笑著,顯然已經早就有所防備。
聽到這話,張良皺了皺眉頭。
“那中丞相趙高曾用三千人馬攻破圖安,可見也是個用兵如神之人,項王不可大意。”張良再次勸誡道。
“三千人攻破圖安,子房你覺得可能嗎?據我所知當時出征圖安的還有蒙恬的十萬大軍,恐怕是蒙恬打下了圖安,只是中丞相趙高故意給自己臉上貼金,才說自己用三千人拿下圖安的。”項羽滿臉不屑,他現在非常痛恨蘇陌,畢竟蘇陌將他的叔父項梁給殺了。
而且三千人滅國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說出去都沒有人相信。
張良張了張嘴,不知道該如何說話了,其實他也不相信蘇陌真的有那么厲害。
不過見到項羽胸有成竹的樣子,他也不再勸說了,而是繼續問道:“項王如今扎營在巨鹿之外,可想到如何攻破這座城池嗎?”
“巨鹿乃是前往函谷關的必經之路,我們想要打入關中就必須拿下巨鹿,而巨鹿城外四面都是田澤,想要過去只能乘船前往。”項羽將張良拉到一幅地圖的前面,口中說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準備乘船達到巨鹿后便將船只鑿掉,所有將士只帶三天的口糧,只有這樣破釜沉舟,斷絕后路,我們才有可能攻下巨鹿!”
張良聞言眉頭終于舒展了,這也是唯一能快速攻下巨鹿的方法。
不過這樣做的太絕了,要是攻不下巨鹿,到時候二十萬大軍沒有補給只會敗亡。
想到這里,張良請求道:“既然這樣,那項王就讓我帶一萬人馬接應,若是三天后打不下巨鹿,我們便再圖其他方法。”
“這樣……也好!”
項羽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