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捐了多少?”
“有的家里兩百……一千的有8家,三千的4家,五千的3家,八千1家。”
“我們家捐兩百,一共是兩百六我們家。”周民建說道。
自己不是給了爸幾萬塊,怎么捐款這么小氣。
周爸樸素,族里需要花錢做事情,每次周民建捐款的錢都不如大爺爺,三爺爺家的晚輩們,真是被暗地里笑,周家大伯也是為自己有這個弟弟恥辱。
周顯以前也跟著沒少被白眼,家里沒錢啊,但是這次。
“爸,我不是給了你一些錢。”
“兒子,你那錢我和你媽給你存起來了,你以后要在大城里買房,也要錢,你的錢你爸不動,剛才的錢都是爸種莊稼的錢。”
“……”
登記完之后。
上午十點從祠堂出發,十點十分到祖墳山。
最前面是大爺爺和三爺爺,如今大爺爺八十八歲,三爺爺八十五歲,他們身體還不錯,每年祭祖燒香他們都身體力行,這也是這個大家族如今還凝在一起的原因,后世大爺爺活到了九十八歲,三爺爺也活到了九十歲,就是周顯的爺爺走得早,七十八歲就走了,這2001年他其實也是高壽那種吧,但是相比他兩個兄弟九十多歲,他就算走得早。
走得早也有走得早的好處,周顯感覺,因為大爺爺最后熬死了他的好多兒子,那些兒子紛紛七十歲時候開始走了。
白發任送黑發人的滋味不好受,雖然他的兒子們不是黑發,隨著當年那些中流砥柱的大伯,領頭大爺爺和三爺爺過世,這個家族就沒有任再有那么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再后來再也沒有過這么多家族成員完整地聚集在一起過。
整個農村的鄉下宗族的觀念這時候已經開始淡薄,要不是幾個老家長現在hold住,后來更多的人去外面的城市打工工作安家,天南地北,到后面落葉歸根的觀念也都開始淡薄,一些傳統的東西開始慢慢消散……年輕人不知自己三代以外的血親,不是個別,而是普遍。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誰又知道呢,這些宗族勢力以前是最不好管束的一股力量,但是這些根所在的地方慢慢被年輕人遺忘,除了爺爺,不知道其他祖上一點事情,這又真的那么好嗎?
如同周顯對待這種家族的心情,他覺得這種祭祖,不忘自己的根,但是又討厭這種大家族那些虛榮攀比,嘲笑那些家庭經濟不好的,只是一些家長秀存在感的地方。
念祭詞,跪祖宗,放鞭炮,祖墳面前,伯伯們每年重復地問那些祖上的事情,然后來又問伯伯們……
祭祖之后,眾人回到祠堂。
再燒了香火。
接下來是家族聚會吃飯的時間。
在祠堂吃飯,周顯這邊的祠堂是三進式的,有上,中,下,三個堂。
那邊周保良大伯要貼紅榜了,周顯攔住了大伯,這次他要為父親爭口氣,讓父親做到上堂去!
父親年紀比其他大伯小,但是輩分在那里,大伯能坐上堂,還不是因為他有錢,每次祭祖他都是倍面子,還有一些混得不錯的哥哥,跟周顯同輩,也在上堂,他爸卻被打發到中堂,周顯以前真氣不過,這次要給他爸爭氣一口面子。
“保良大伯,祖墳修葺,我爸說我們家再捐一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