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真是一切都變了。
他偶爾也拿著寶藏圖紙研究來研究去,好像很有些眉目。
那圖紙上寫了幾個地名,如鐘山,金陵崗等,有些箭頭標示,還寫著:金陵城外,西三里,東三里,識得青龍和白虎,萬萬黃金就在手。
又寫有: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
金陵,不就是現在的南晶嗎,他于是跑到南晶,根據箭頭方向,踏遍各地,終是一無所獲,遂作罷。
他守著一兒一女,教他們認字,讀書。
兒女已經五六歲大,對于這個突然出現的,有點老氣的爸爸,并不親昵。
兒子上了新學堂,漸漸長大,更是受學校蠱惑,說是要解除封建禮儀,父子互稱朋友。
這對曾經接受了三綱五常的他,甚至想過成為天下主人,讓人們繼續接受三綱五常的他,雖然他的思想現在不古板,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個父子互稱朋友的變化。
他覺得,父就是父,子就是子,天經地義,亙古未變,只有禽畜,才父子共用一雌(即與同一異**配繁育)。父子稱為朋友了,什么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可以發生。
新舊觀念沖突,父子倆常常大吵。
女兒倒還乖巧,讓他欣慰。可她十五六歲,就嫁人了。離開了他身邊。
老管家夫妻倆,早已先后過世。
等到兒子十七八歲,他就強行給他定親成婚。
兒子要反抗包辦婚姻,懾于他的武力,只好作罷。
成婚那日,揭開蓋頭,見那女子甚是美貌,且知書達禮,溫婉如玉,遂欣然。
他想:老父雖老,卻無害兒心。
這時列強環伺,又有異族,從東入侵。
報紙上號召男兒去當兵。好男要當兵,殺敵在前線。
那兒子竟然不經父親同意,連夜報名去了。
幾個月后,竟戰死沙場。
祖父一下子老了許多,那威武的身子,一下子變得顫顫巍巍,后悔不該與兒子關系太僵,他那么決絕的,就去當兵了。可死得其所,兒子是英雄。
祖父心里苦啊,他想,兒子總是不聽話。如果自己與兒子關系不那么僵硬,不是在磕磕碰碰中過日子,他或許就能夠把一身神功都教給他,槍炮固然厲害,但神功在手,或可以抵御槍炮,至少可以躲開。
至于神功是否可以抵御槍林彈雨,祖父卻也沒有把握了。因為神功創建的那個時代,還沒有槍炮呢。
異族,又是異族。他心里可別提,多委屈了。非我族類,其心如虎,必食人乎?
好在,唯一的欣慰,就是兒子留有遺腹子,祖父天天翹首期盼,天天向老天爺禱告,一定要是兒子,一定要是兒子,給皇族傳宗接代。我們皇族,是有著至高血統的,絕不可無后,絕不可。
兩個月后,終于生下了一個兒子,有希望了,真是蒼天有眼,老天爺,你總算不負我皇族。
天啟吾兒,你應該想得到,這個遺腹子,這個唯一的兒子,就是為父。
兩年后,天下發生大瘟疫,兒媳染上,不久死去。
祖父帶著我到山洞里躲避瘟疫。
兒子不聽他的話,孫子與他,卻從小在一起,相依為命,無比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