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這里有復讀了八年才考上一個專科學校的學生,俗稱“八戒”。
許多復讀多年的學生,常常抄寫著一首詩:今年不行靠明年,明年不行靠后年;年年不行年年考,來年不行炒老豬(師)。
姜還是老的辣。復讀部考取的學生,是一中本校應屆生考取的兩到三倍。
讀高中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數理化的曾丹青,走在路上時,有點心思,也是去尋尋覓覓著與小琴“四目相對,凝神相望”,感受那片刻快樂。
他居然不知道校園外五十米的地方,隔一條馬路,有一所隸屬一中的復讀部,即補習學校。
他當然沒有想過,人生有一條路,叫復讀。
他做夢都想不到,他會來到這里,走進這個如同抽屜式的學校。
他更想不到,復讀,在未來對他的人生改變會那么大。
人生有太多想不到。
想不到的,才叫人生。
想得到的,那就不叫人生。
八月二十七號,下午,驕陽似火。
曾丹青來到一中。
才兩個月不到,這里對于他來說,卻已物是人非。
校園還是那個校園,那個人,卻已不在。
校園的辦公樓下,張貼有復讀部的招生公告和報到流程。
根據流程,曾丹青找到住在校園家屬樓的劉副校長家里,登記了名字。
劉副校長給他編了班,并告訴他九月一號去上課。
曾丹青從劉副校長家里出來時,剛好碰到高三的女同學張菁,也是去報名登記復讀的。兩個人交談了幾句,交談中,他得知她只考了四百多分。
他忽然想,小琴有沒有考上大學?如果沒有考上,她會不會也來選擇復讀?
懷著這樣的渴想,他的心里,又萌生了在校園里尋找的念頭。
可是,經歷人生失意的他,感覺到自己是個失敗者。他忽然間又沒有見她的勇氣了。如果再見到她,他一定沒有與她四目相對,凝神相望的勇氣。
剛剛興起的一點勇氣,又沉沒下去。
他又走到辦公樓下。
墻面上還張貼有《高一新生報到流程》,他站在右側,細細的看了一遍。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他到一中來報到時的那個樣子。
要是一切可以重來,會怎么樣。他想不明白。
如果重新來過,他還會在與小琴的迷惘中度過三年嗎?與小琴的這種迷惘的感覺,到底是怎么來的?是好還是壞?如果沒有最后那個晚上,因為偷拿了小琴的照片,而導致神思恍惚,他第二天的物理,會考得好一些嗎?
他想不清楚。
他只知道,小琴帶給過他無限的美好,無限的證明與被證明,無限的追求永恒之美的感覺。
也許,這就足夠。因為是她,所以美。
我高考失敗了,與她無關。她還是美的,永遠美。
正在他神思恍惚之際,一對父母,帶著一個女孩,走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