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長孫忘情來說,最痛苦的倒不是袍澤們的戰死。軍人馬革裹尸,衛國征戰,犧牲是一種榮譽。她最大的痛苦來源是安祿山的背叛,這種來自友軍的背叛,這種死的不明不白才是她最大的不甘。
蒼云軍撐到現在,全靠心中的這股恨意。但同時他們也很迷茫。他們可以恨安祿山,恨背叛,但卻不明白這一切是為什么。
畢竟現在安祿山還沒造反,還是大唐正經的節度使。有反心和真正造反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他們畢竟不是黃爍,知道安祿山必定造反。
但當黃爍說出天魔,那就不同了。一切都得到了解釋,安祿山入魔了,已經不是人了。那他就是敵人了,敵人,一切也就合理了。敵人也就不需要再問什么理由了,殺了就夠了。
而且黃爍不清楚的是,這個世界從來不缺魔的傳說。而長孫忘情身為長孫家的后人,知道的更多。更大的責任感沖淡了傷痛,沖淡了恨意,她悟了。
頓悟,是一種很玄學的說法,也是一種很佛門的說法。
道家不講頓悟,只講智慧。要么慧劍斬斷一切凡塵紛擾,太上忘情。要么,游歷紅塵,最終脫身而出。講一個通透。
佛門才講頓悟,尤其是禪宗,主張人本就有佛性,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這就是頓悟。
蒼云軍雖是衛公李靖整合的兵家傳承,但是其功法卻出自少林高僧曇宗,雖是自創的功法,但卻也不出佛門框架。
當然頓悟也不是說誰都能三兩句話就悟了。不提底蘊說頓悟,就是耍流氓。
長孫忘情自身的實力,其實并不算高。軍中更在意統帥能力,對個體實力的要求比江湖要差些。但她從小在雁門關長大,一身積累還是足夠的。和之前的黎夏月類似,在勤奮這一方面,沒有一點問題。
用游戲的劃分就是,中級場畢業,主要功法都卡在了十四級滿。意境成熟,命格初立。而在這場游戲的江湖中,基本可以歸為二流高手的巔峰。當然前提是不帶兵,否則全盛期的蒼云殺幾個一流高手還是問題不大的。就像當初天策府剿滅明教,全力發動的軍隊,任何江湖勢力都要靠邊站的。
而現在,長孫忘情頓悟了。雖然實力沒有馬上突飛猛進,但也確實突破了二流高手到一流高手的關隘。
功法七級是一道坎,那是人體極限突破進入超凡的關鍵節點。跨過這一步,就不再局限于人身本身的極限,可以通過能量的操控,意志力的影響,做出匪夷所思的事來。
而十四級,是一個新的節點,一個更大的關隘。
一個功法達到十四級的人,如果是武者,他的真氣必然已經練到了極致,達到了丹田所能容納的極限,也壓縮到了可以達到的極限。一個術法師,雖然通過陽神的方式,擺脫了**的限制。但是他們的神念也到了極致,這意味著能夠掌控的能量也到了極限。
和七級需要引入其他能量產生異變一樣,想要突破十四級,也必須有新的力量介入,打破平衡,引發異變。
而這個東西很縹緲,道家稱之為道,佛門稱之為佛,巫族稱其為神位權柄,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某種規則,天地運行的某種規則。
只有接觸到了這種規則,才能反后天,入先天,真正突破十四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