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藝術節和演藝界,能混出頭的或許存在純粹的藝術家,但能當這種半官方性質交流團的負責人,誰又會是省油燈呢?怎么可能不明白一個二十出頭的中校所代表的意義。
余連知道,隨著自己的地位升高,以后遇到的人一定會越來越慈眉善目的。
“這次應該能得到帝國觀眾的認可的!當然了,如果能拿到大使閣下的劇本,我們倒是挺樂意臨時改戲的。”
大使閣下指的是現在的共同體駐帝國大使,宇宙級的大文豪齊秉文先生。這位老先生寫過小說,當然也是寫過電影和舞臺劇劇本,而且都非常受歡迎,各種大獎完全刷了個遍。
好吧,這一次帝國之行,整個共同體大使館,余連也就對這位比較感興趣了,迫切地希望能和對方談笑風生一番。
畢竟,即便是在五十年后,他的名字也在熠熠輝煌的光彩。而且就算是一百年之后,也一定會是如此的。
大家應該理解余連的激動。這就像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穿越回了現在已經禁止穿越的那個時代,要是不去找經常說話的那位先生談笑風生一下,一定會覺得自己穿了個假越。
總而言之,帶著這樣期盼的心情,余連終于在航船即將進入帝國首都天域的前一天,完成了自己的《紅楓廠調查報告》。
而第二天上午,當客船準備最后一次躍遷的時候,共同體駐帝國大使齊秉文先生,也通過源質波通訊網絡,代表大使館向文化代表團們表示了歡迎,并表示自己已經在大使館備好了晚宴。
然后,經過了一番非常套路化的官方辭令之后,齊大使卻道:“請問,余連中校可在?”
在場的大家頓時都看向了正在懵逼中的余連。
作為大使館的駐在武官助理,大使親自過問一下,雖然顯得有點禮遇過甚,但也還算是很合理的。
余連便排眾而出,剛剛敬了個禮,卻見大使閣下卻又帶著些許期盼的口吻問道:“《紅楓廠的復興》中的那個余連,是吧?”
不是海軍中校的余連,不是武官助理的余連,也不是作為靈能者的余連,而是紅楓廠的那個余連。
紅楓廠我熟啊?復興我也知道?只不過連在一起,放在書名號里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