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三代弗蘭摩爾大公和他的繼承人,因為“意外事故”而去世。帝國中央認為這是當地激進派的陰謀,為了保護大公年幼的孫子,便將其接到了帝都居住。
在此期間,大公國一切軍政大權,都由帝國的顧問團們接管。
等到二十年后,這個小孩子長大成人回國繼位時,除了長相,其余各方面都長成一個徹頭徹尾的蒂芮羅高級貴族了。
于是乎,每一代弗蘭摩爾大公國的大公,及其高官的子嗣,從幼年開始在帝都接受教育,便成了一個傳統。
在隨后,第十一代大公蘭瓦爾,在學生時代就表現出了相當優秀的科研天賦,便在帝都一路讀到了博士,后來成為一位鼎鼎大名的醫藥學者。當時的帝國皇帝正是號稱為帝國國內種族平等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伊雯娜大帝,便將這位學霸大公授予了院士稱號,還任命其為衛生和生命科學部大臣
蘭瓦爾大公感動得無可附加,覺得自己只有鞠躬盡瘁,才能報答女皇陛下大恩之萬一了。而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以一位優秀的技術官僚,以及卓越的醫藥生物學家,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相當的美名。
只不過,這位學霸大公幾乎一輩子都生活在帝都的時間,總共只返回過家鄉五次,一共加起來的時間還沒超過兩年。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歷代弗蘭摩爾大公在帝國中央甚至軍隊中擔任要職,也就成為常態了。
弗蘭摩爾人以及聯盟方面是很難挑出什么法理上的毛病來的。要知道,帝國是承認雙重國籍(帝國和藩屬國),只要有帝國國籍,當然是有資格在帝國政府和軍隊中任職的。
此外,帝國也并沒有虧待過在中央任職的弗蘭摩爾大公。千年的歷史上,可是出過三位將軍和兩位大臣的,絕對堪稱非人類種族在帝國官場上的勵志天花板。
接著又過了四個多世紀,弗蘭摩爾大公國幾乎已經只存在一個法理意義上的概念了。其各級行政官員雖然都會掛著一個顧問,但其實根本走的就是宰相府的人事任免程序。至于星系內的常駐人口中,弗蘭摩人只剩下了不到百分之五十,而蒂芮羅人卻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這便意味著,弗蘭摩爾星系已經徹底完成帝國的本土化。
沒辦法,這個星系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是非常重要的星際交通網絡節點。
一旦這里變成敵對勢力,位于費摩星域和聯盟對峙的前線四個軍區,便將失去三條和本土連通的交通要道中運輸量最大的一條。
此外,帝國位于第一懸臂上的核心領土,也將和小懸臂中的星區便將失去最便捷的直接交通聯系。那可是包括了三十個天然可居住星球,并且有一千多億人口居住的廣袤國土。
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吧。弗蘭摩爾星系,大約就相當于銀河帝國的河西走廊吧。帝國高層只要但凡沒有被集體降智,便絕不可能允許這么重要的位置還是立場尷尬的藩屬國的。
時過境遷,到了今日,弗蘭摩爾人依然在奮力地反抗著,但各種救國組織無論是規模還是戰斗力,都遠不如一千多年的先輩們了。
借著上次的銀河大戰,乘帝國陷入內外交困而奮起的弗蘭摩爾解放組織,就是近五百年來規模最大的弗蘭摩爾人起義了,也依然被帝國輕而易舉地鎮壓了下去。
可是,弗蘭摩爾解放組織雖然沒有前輩們的聲勢,卻具備著前輩們沒有的韌性。他們雖然潰敗,卻沒有滅亡,轉入了地下繼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