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胸有成竹,方才能夠下筆如神。
第一場考試的題目雖多,一般為三道四書題,四道經義題,五言八韻詩一首,合計八題。
不過,字數要求并不多,除詩以外,一般每題大約就是兩百至五六百字之間。
正應了一句古話:濃縮的才是精華。
真要是有了成熟的構思,兩三個時辰足以完成所有考題。
而考試時間為三天,所以有足夠的時間供考生去思考與斟酌。
當然,一道題也可以多寫幾篇,最終挑出最滿意的一篇工工整整謄寫下來。
……
“不知那江南考生顧鳴此次會試會否又引起什么異象?”
“這個不好說……”
四個主考官閑著無事,不由的聚到一起議論起來。
“老夫感覺上次或許只是一個巧合,正好是天顯異象,不一定是因此子而起。”
“唉,要說此子所作的詩詞的確令老夫嘆服,可惜……”
“可惜什么?丘大人為何不說了?”
“可惜卻不務正業,寫了幾本亂七八糟的書,偏偏還有不少朝中大臣追捧,邊宮里的娘娘也……”
“丘大人此言差矣!其實本官倒是覺得顧解元為當今文壇開創了一股清流,繪聲繪色,雅俗共賞,令人拍案叫絕……”
“呵呵,馮大人,你怕是枉讀了多年的圣賢書,你當老夫沒看過他的書是不?
當然,老夫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的……
通篇固然有一些可取之處,但也不能掩飾其糟粕。
皇恩浩蕩,皇上念其才華,破例欽點其為解元。結果,此子卻不思報效,逐利為本。
堂堂解元非得學那些個落魄書生,去寫什么民間白話本。
這也就罷了,偏生還寫的庸俗,簡直有辱斯文……”
“丘大人,據本官所知,皇上也夸贊過顧生的書,你這么一說,難不成是在質疑皇上的眼光?”
“你……”
“行了,二位大人不要吵了。這可是會試考場,要讓考生聽到二位大人爭吵,豈不淪為笑談?”
“對對對,考場重地,我等不宜議論考生的事……”
經過另外兩個主考官的勸和,一場小小風波終于暫時平息下來。
不知不覺,太陽西沉。
動了一天腦的一眾考生簡單吃了點東西,紛紛躺在小小的號舍里沉沉睡去。
顧鳴卻趁著這個機會開始動筆……
當然,他并沒有做題,而是在完成系統日常任務。
哪怕在會試中,也不能放棄每日經驗。
特別是在經歷了王府事件之后,顧鳴更是意識到實力與地位的重要。
小王爺之所以那般囂張,還不就是因為顧鳴目前在京城沒有什么根基。
假如點選了翰林,那小子還敢那般明目張膽?
歸根結底,無論身處何地,都必須得有令人忌憚的實力或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