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顧鳴沒有忘記杜十娘,因為她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同樣也很在行。
書院的名字顧鳴早就擬定了,叫“文道書院”。
至于女子書院,便叫“文道書院女子分院”。
而且與其它書院不同的是,顧鳴還對外宣布了文道書院的辦學宗旨: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員。
科舉考試的實施,讓天下學子找到了一條入仕的途徑。
特別是對于家境貧寒的學子來說,參加科舉乃是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
為了能夠高中,天下一眾學子開始埋頭苦讀……什么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之類的勵志故事一時傳為美談。
但是,在不知不覺間,讀書人竟然與許多貶義詞,或是含有貶義的話掛上了鉤。
比如“迂腐”、“老學究”、“酸秀才”、“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是書生”、“弱不禁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等等等等。
關鍵是,不僅僅是百姓這樣以為,就連許多讀書人居然也此為榮,認為有力氣的就是粗人,會功夫的乃是莽夫。
讀書人,就應該文文弱弱,方才顯得儒雅。
說白了,這便是科舉考試所帶來的不利的一面。
儒家大興之時,讀書人可不是什么文弱書生,除了讀書,還得修習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正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既然顧鳴要興儒道,那自然不能讓自己的弟子只會死讀書、讀死書,一個個成為文弱書生,遇上稍微孔武有力的人,便飽受欺凌。
正如民間老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為什么說不清?因為對方壓根兒不和你講理,而是用拳頭跟你講道理。
在這時候,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以理服人”之類的話是起不到一絲作用的,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先將對方打倒,他才會乖乖聽你講道理。
顧鳴對此是深有體會的,畢竟他在外降了不少妖魔鬼怪。
有些妖魔,講了道理之后或許能夠幡然醒悟,從此洗心改面,一心向道。
但遇上像樹妖姥姥、黑山老妖這類的,就算說破天都沒用,唯一的辦法就是絕對武力壓制。
正是基于這些道理,顧鳴才會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
如果一味只追求科舉考試的人,不好意思,請繞道!
當然,顧鳴也不會生搬硬套古老的君子六藝。
比如御,依據古老的傳統乃是御駕馬車,射,指的是射箭的技術。
今日不同往日,君子六藝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比如劍術,已經成為君子六藝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御,也變成了騎,也就是騎術。
總而言之,顧鳴就是要徹底改變人們對儒家的偏見,重現儒家當年的輝煌。
……
時間,緩緩的流逝。
隴南。
通往縣城的官道上,人來車往,一副熱鬧景象。
一個面色黝黑的壯漢剔著牙,緊跟在一對夫婦身后,一雙不懷好意的眼神在婦人的身上掃來掃去,嘴角隱隱淌著口水……
一看這家伙的神情就不是什么好鳥。
“阿彌陀佛!”
這時,一個年輕和尚突然走了過來,攔在了壯漢身前。
“滾開,臭和尚,休攔住老子看美人……”
壯漢一臉不耐,罵罵咧咧伸手去推和尚。
和尚身形一閃:“大膽妖孽,我一眼就看出來你不是人,我要你原形畢露!
般若諸佛,地藏法眼,般若巴嘛空,現形!”
隨著和尚的大喝聲,官道上瞬間混亂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