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柱子送郎中回去,順便給了他銀兩抓藥。
處理完這些,她回了內院,卻發現姑娘和倆丫鬟不知在炕上裁什么?弄了一炕的碎布頭,正是那日新買的麻布。
她匯報著柱子娘的病情,眼睛卻瞟著那些布頭子。
“看著奇怪吧?咱們那日去鎮上,我看到好些人都是背著褡褳,前后鼓著好不方便,就想起了這個,喏,這種背包只需背在后面,兩只手做事就方便多了。”
“姑娘說的跟背簍差不多吧,可背簍哪有褡褳舒服,肩膀勒的生痛。”嬤嬤動手翻著,看到都剪成了一片一片的,心疼的不行。
“我這種可不一樣!”
正好墨香縫好了一個,讓嬤嬤背上試拭,大家看著都很新奇,下擺還有兩根細繩可以牢牢栓在腰上。
“怎么樣?很軟和吧,這種袋子背上,絕對不會硌肩膀的,還有這上面,用繩子抽起,小偷什么的也沒辦法伸手了。”
背包帶子是經過特殊設計的,現在沒有海綿,可是有稻草啊。她打算全做好了,讓柱子擺攤去賣。
剛才聽了嬤嬤的夸贊,覺得這小子很機靈,本想放到布莊去寄賣,現在改主意了,讓柱子去擺攤,那部分利潤給他。
剛才她算了下成本,如果一個賣十文,這匹麻布就能凈賺一百文,如果能打開銷路,就教給全村的人,自己收購了賣去各地,對于騎馬民族,這個背包應該也有吸引力的。
當然這是后話了,要想買賣好,還得從布料和配料上下功夫,讓別人無法仿制才是上策。
當晚,內院里挑燈夜戰干著活,而外院也醞釀著一件大事。
當夜一個黑影離開了伯府大宅,正是李村的李寶財,他摸著兜里的一錠銀子,想著事成之后還有一錠,這可是又得美人又得錢,好事從天而降啊!要不是為了保密,他都要放聲大笑了。
兩天后是葫蘆鎮的大集日,大柱和小柱擺了一個攤子,除了那些背包外,還有一些漂亮的荷包,這是嬤嬤和兩個丫鬟平日繡的,現在賣了也能救個急,嬤嬤說了銀兩快花完了,姑娘不急,可她們沉不住氣了。
卿娘說好了,這些背包賣出去,每一只給柱子們提成兩文錢,十只可就二十文呢,小柱興奮的不行,可大柱打定主意不要這錢。
他娘吃了白郎中的藥,已經好轉多了,姑娘還給了珍貴的豬油,他們舍不得吃,每日只給娘的碗里放一些。所以做這么點事,不能再要姑娘的賞了。
卿娘帶著墨香坐在不遠處的河邊,她不能參與買賣,可還是不大放心,畢竟這兩人從來沒做過這些事,萬一有點狀況,她也好及時處理。
小柱比她想象的更為機靈,坐了一會沒人看,便拿了一只,將自己的衣服塞了進去,背在身上開始吆喝了。
“走過看過,不要錯過,結實又美觀勒,誰背誰舒服。”
一邊喊著,還靈活的來回蹦跳著,沒一會便有些小伙子來看了,這類人不磨嘰,看上了便掏錢,等到大姑娘小媳婦們到達的時候,背包只剩下一個,荷包倒賣的不多,
墨香她們繡的,比這里流行的荷包要精致多了,又比江南那種大氣許多,屬于京繡,所以要價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