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跑去挖,大概率會挖到二戰的軍品。
周平又用1積分兌換了一張普通藏寶圖。
藏寶地點在長白山中。
沒人跑到長白山里填藏寶貝。
在長白山中大概率會挖到一株野山參。
周平問道,“藏寶圖能挖到人參嗎。”
面板上出現一個字,
是。
周平又用一積分兌換了一張藏寶圖。
藏寶地點在江西YX縣新豐鎮。
幾天后。
來到一個老宅。
挖掘。
挖掘出一個罐子。罐子里裝著銀元寶,和碎銀子。
回填土。壓實。
離開了老宅。
在河邊。
從罐子中拿出銀子。
洗凈泥土。
銀子氧化變黑了。
還有牙印。
在銀元寶底部鑄印著,YX縣。乾隆年月,銀匠陳斗。
......
有14個銀錠。幾十塊碎銀。
大概有200多兩吧。
差不多鄉下小地主的身家。
普通藏寶圖“質量”挺高的。
周平用30積分兌換了一張高級藏寶圖。
這張藏寶圖地點在河南DF市告城鎮。
這個地方,在夏代的時候叫陽城。
傳說禹都陽城,啟都安邑,太康、桀都斟尋,少康、抒都原。
......
幾天后。
周平來到DF市告城鎮。
參觀了禹都陽城”遺址。遺址在王城崗。大禹治水,舜老后,按照禪讓制,將部落聯盟的首領位置禪讓給禹。禹做首領后,在這里建都。
深夜,零辰1,2點,大家都在睡夢中,人睡得最沉的時候,周平遁著藏寶圖的指示,來到一個河灘一個位置,開始挖掘,月光很亮,挖了一個半小時,挖出一個大鼎。
將大鼎收進儲物空間中。
回填泥沙。鵝卵石。等河水沖刷一下。就看不出挖掘的痕跡了。
......
幾天后。
回到家。
在房間里。
拿出大鼎來研究。
這是青銅鼎。
莊嚴,厚重。四足,四方鼎。約1.2米高。非常沉重。
鼎腹內有銘文。
這是傳說中的夏篆。(只是傳說中有夏籇,但是考古從末挖出過夏篆)
原始文字的雛形,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文字的衍變,到夏代,文字己經成熟,非常規范,筆道圓潤,講究對稱,是一種非常進步的文字。
甲骨文是夏代文字的延續。
商朝有國六百余年,但在前三百多年里,商朝各王一直在東拼西殺,處于經常遷都的狀態,商民族人較少,又是以游牧為生,無文字,又不重視文化,所以造成了整個夏朝文字的荒廢。
盤庚遷殷后,由于占卜的興盛,這才讓夏朝的民間俗體字派上了用場,將占卜過程及結果,用夏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才有了甲骨文。
......
甲骨文出土大約4500字,破譯的2000余字。曾有一個新聞。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求認字譯單個甲骨文獎10萬。
在網上找到甲骨文與漢字對照表。
半懵半猜翻譯了鼎內的銘文。
大禹沒鑄九鼎,這是傳說,(夏代的疆域在禹的時候非常小,今豫西嵩山附近的潁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黃河北岸的古濟水流域,大概今山西西南部為中心及附近區域。沒有九州。更沒有鑄九鼎,神話不能當做考古。)
倒是鑄了五鼎。分別為中鼎,東方鼎,西方鼎,北方鼎,南方鼎。分別埋在東南西北中,鎮土以固邦。周平挖到的是中鼎。”
這個鼎的出世將震驚世界。
西方說,中國的歷史從確切文字算起。
大概從商武丁開始算起,3500年。狹義的歷史則是從有文字記錄開始算起,沒有文字記錄的便被稱為史前,你中國要說5000年輝煌歷史,拿出文字來啊。
這個中鼎,鼎內銘文夏篆,傳說中夏篆終于出土了,一共453個文字。
---
書友們,看得還可以。收藏個。感謝。